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8月8日讯(记者商佩)清晨6时30分,无人机飞手们早早来到了汉阳门码头、南岸嘴江滩公园、三阳广场、武汉科技馆4个点位。试飞,视频推流,信号对接,各项准备工作一气呵成。
7时16分,随着发令枪响,抢渡选手从汉阳门1号明口陆续下水。无人机腾空起飞,追踪运动员行进轨迹。高清摄像头下,选手们奋力挥臂,劈波斩浪。无人机组在高120米、半径1公里的范围内“直播”接力,将画面实时传输至渡江节现场指挥部的大屏上。
工作人员在现场指挥部监测江面情况。长江日报记者胡冬冬 摄
向无人机发出跟踪指挥的,是武汉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今年首次为武汉渡江节打造的信息化保障系统。该系统由2套亿像素阵列计算摄像机、6架保障无人机和68个城市摄像头共同组成“千里眼”,采用空天地一体的监控能力,实现高点掌控宏观态势,低空捕捉选手动态。
架设在长江江边晴川饭店、市科技馆2处高点的两套亿像素阵列计算成像复眼摄像机是系统的核心黑科技。该技术源自清华大学成像与智能技术实验室,其设计灵感来源于昆虫的复眼,每个“小眼睛”都能独立捕捉图像,通过复眼算法,有机组合出多个摄像头的图像,最高监控范围达18公里。
随着最后一支横渡方队下水,大屏上展现出一张“渡江全家福”。在亿像素摄像机下,从下水点至起水点,面积6平方公里的长江江面一览无余。由32个镜头组成的“大眼睛”拍下了180度超广角、超高分辨率的全景式渡江盛况。
无人机紧跟选手,保障赛事安全。武汉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供图
“起、终点有无人机,江面上有亿像素摄像机。”市城运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信息化保障系统可对平方公里级区域进行高分辨率视觉采样,对多种类型目标精准记录、探测、跟踪、识别,满足全时全域监控需求。
记者在指挥部的大屏上看到,黄色方框追踪选手,绿色方框识别船只。根据全景画面和实时数据,保障团队人员点击鼠标便可瞬间进行画面抓取,放大查看任一点位的突发情况,横渡方队的队形变化、方向调整、行进位置都清晰可见。
渡江过程中,装载四光云台和传声设备的无人机组在江面分段盘旋。飞手李兵说:“一旦有选手体温出现异常,红外便能第一时间监测到,我们会第一时间告知指挥部,协调救援。”
亿像素摄像机下,赛事全景一览无余。武汉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供图
刚刚起水的陈先生告诉记者:“头顶还有无人机护航,身旁有医疗船轰鸣,这样360度无死角的安全保障让我们游得更放心、更安心。”
市城运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明年,更多信息化手段还将赋能武汉渡江节。据介绍,正在开发的智能手环将实时监测选手身体状况,判断是否有人出现体力不支;每个方队也将配备通信设备,确保参赛者都能够享受到一个安全的比赛环境。
【编辑:王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