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进一步吸引集聚高素质创新型博士后人才,助力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武汉市第一届“英雄杯”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于7月1日正式启动,12日,长江日报记者获悉,目前,大赛已完成报名推荐工作,共吸引高校、科研院所、实验室以及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等单位的300个团队参与,注册参赛总人数达1715人,其中,博士后、博士占比61%。
揭榜领题对接现场。
突破关键技术,企业张榜项目“含金量”十足
本次大赛,揭榜领题赛受到科技企业、科研院所的广泛关注和欢迎。张榜项目均聚焦企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方面的迫切需求,涵盖了芯片研制、人工智能、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激光器制造等方向,发榜金额百万元以上的项目就有7个。
目前,有20个团队提供揭榜方案,13个项目对接成功,由赛事“牵线”成功的合作金额达1200万元。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国家光电研究中心的博士后刘宇轩所在团队成为武汉高芯科技有限公司“大面阵数字型成像芯片与成像系统”项目的对接团队。
记者了解到,本次揭榜团队成员均是“95后”博士后、博士,这也是他们首次参加揭榜类专项赛事。
刘宇轩介绍,以唐江教授领衔的高校团队在短波红外已深耕17年。为了成功揭榜,团队深挖短波红外芯片的发展趋势与下游用户使用需求,积极对接领域龙头企业技术开发需求,并以本次赛事为契机,尝试实现实验室级的工程样品向货架产品的转变与突破,“希望做到以应用为导向的‘产学研’融合发展”。
武汉珞珈伊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的“可编程高光谱激光雷达装备”项目是揭榜领题赛中奖金总额最高的单项项目,发榜金额200万元、奖励金额60万元,由武汉大学博士后团队揭榜。
该公司总经理吴安磊表示,这一项目如顺利应用,将大幅提升城市管理和环境监测领域的效率,并填补国内空白,“企业面对着科研攻关和技术升级的需求,大赛为企业和优秀博士后人才搭起桥梁,将有力助推技术难题解决”。
各地高校揭榜而战,创新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除了武大、华科、武汉理工大学等本地高校,大赛同时吸引到外地高校的优秀人才。武汉市测绘研究院“实景三维模型高效构建、自动更新与质量提升相关技术研究”项目发榜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安徽师范大学、武汉纺织大学的博士后团队分别揭榜,最终,该院选择了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据介绍,市测绘研究院实景三维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是全国首个实景三维领域部级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在中心建设过程中,本院团队遇到了三维模型高效构建、自动更新与质量提升等关键技术难题。
“大赛既发挥了本单位高水准科创平台的创新主体作用,又在全国范围内调动了博士后团队的科研攻关能力。”市测绘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在下一步合作中,结合武汉市实景三维建设实际应用需求,对接团队发挥中科院在计算机视觉、高精度三维建模与AI智能分析等领域的研究专长,在模型高效构建、自动更新与质量提升等方面实现突破。
来自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的揭榜团队负责人表示,发榜项目与团队目前的科研方向高度相似,且项目预期成果与团队的科研目标非常契合。
他提到,武汉是全国科技创新的高地,测绘学科世界一流,来自研究所的计算机视觉团队此前曾与武汉高校多次开展过合作。团队希望以本次揭榜领题赛为契机,与武汉市更多科研院所加强合作,联合破解行业技术难题,助力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科技的创新成果只有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才能创造更大价值”。
285个项目同台“亮绝活”,赛出创业创新“金点子”
本次大赛同步设有创新赛、创业赛。
创新赛聚焦构建武汉“965”现代化产业体系,设立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健康、现代农业与食品、未来产业及其他领域等六个赛道。
数据显示,创新赛参赛项目242个,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34个,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43个,新能源新材料37个,现代农业23个,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未来产业领域32个,生物医药与健康赛道共有73个参赛项目,为项目数量之最。
创业赛的参赛名单上,30个项目也都各具特色,紧跟科技创新前沿,机器人、新能源、新材料等关键词惹人注目,与武汉市创新资源和产业特色深度契合。
记者了解到,报名的300个团队来自7家部属高校、5家省属高校、3家市属高校、1家湖北实验室、3家部属三甲医院以及96家重点企事业单位。
大赛将于8月、9月举行初赛和复赛,10月开展总决赛,总决赛将同期举办博士后创新创业成果展,组织创投机构对接优秀团队和优质项目。
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将通过大赛搭建博士后项目展示、人才交流、成果转化、融资对接“四大平台”,调动政产学研“四方资源”,推动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资金链“四链融合”,激励博士后人才和团队为技术突破、科研攻关、产业创新贡献智慧和力量。
(长江日报记者刘晨玮)
【编辑:陈麒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