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很多人不知道,武汉天兴洲会动?

新闻中心 > 武汉频道 > 要闻

2024-08-15 18:17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是宋代大词人苏东坡在《卜算子》中写下的名句。

  沙洲,河流中的心滩、江心洲及湖滨、海滨附近形成的沙滩的总称。上海的崇明岛、长沙的橘子洲都是典型的沙洲地貌。

  8月15日,在全新公布的武汉十大地质遗迹中,天兴洲心滩榜上有名。作为沙洲地貌的代表,天兴洲心滩是大自然在河床中心区域精心雕琢的杰作,也是水流堆积作用的奇妙成果。

  距今至少800年历史

  武汉被称为江城,正是因为长江穿城而过而得名。在湍急的长江中,有一个天然形成的岛屿——天兴洲。

  天兴洲隶属于洪山区天兴乡,四面环长江,由长江泥沙自然冲积而成。因为是新添的一洲,故有“添新洲”一名。后为表达对这片土地的美好祝愿,更名为“天兴洲”。

  在空中俯瞰,东西绵延13公里、南北宽约2公里的天兴洲心滩宛如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在青山区与江岸区之间的江心。长江在这里被巧妙地劈分为南、北两股水道,它们在洲头分流,在洲尾又汇流合一。

  天兴洲北侧的水道较为狭窄,与北岸的汉口谌家矶直线距离仅700余米;南侧的水道则宽阔许多,与南岸的青山工业区相隔千米以上,这里江水浩瀚,是长江上重要的行船航道。

  夏日驱车登上天兴洲,道路两旁绿意盎然,沿途种植着草莓、西瓜等作物,农户的屋舍点缀其间。

  据武汉档案馆资料记载,天兴洲从公元1865年起就开始有人居住,人烟较多时期始于约200年前。追溯源头,其出现时间距今至少800年。

  天兴洲占地约26平方公里,其形成也非一朝一夕。据历史资料分析,目前的天兴洲系19世纪中叶切割青山附近的天兴洲边滩发展形成。18世纪前,长江大桥以下主流靠南岸,19世纪从南岸摆到北岸,天兴洲是随着长江主流左摆,江面展宽,右岸边滩不断发育,到一定程度时,水流切割边滩而形成的江心洲。

  会移动的“心洲”

  很多人不知道,天兴洲是会动的。

  “天兴洲为近代河流冲击积物组成,上为薄层亚沙土,下为粉沙和细沙。”中国航海学会内河航运专家韦之杰介绍,天兴洲心滩的顶部经常受到水流的冲刷,尾部则容易积累泥沙,这种独特的水流动力学造就了心滩逐渐向下游方向移动的趋势,有时还会向左或向右移动。

  最开始,天兴洲的洲头是位于洪山区余家头附近的,因为江水的冲刷,天兴洲才以每年100多米的速度向下游移动,漂到了现在所处的位置。

  近半个世纪,洲头共下移约3000米。

  洲头不断下移,洲的南岸同步出现多次崩塌。天兴洲与南岸青山之间的江面宽度,也从1992年的800米拓宽到现在的1400米。

  洲尾也由于泥沙的淤积,在10年间足足长了2000米。

  2004年,为保天兴洲长江大桥安全,武汉在洲头建起4.3公里长护坡,防止天兴洲继续下移。从2009年开始,长江航道局又联合武汉市水务部门开展了历时5年的天兴洲“护沙稳洲”工程。近年来,天兴洲未再出现大幅漂移。

  独特地貌源自江水与风力的精妙合作

  由于4.3公里护坡的存在,坝内、坝外形成了不同的沉积特征和自然环境。

  坝内由深厚的灰褐色粉沙质黏土构成,土地肥沃,植被茂密。这样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让天兴洲种出来的西瓜格外甜美,也为天兴洲赢得了江心瓜洲的美誉。

  坝外,心滩的洲头和洲尾,裸露的沙滩与积水潭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这样的景象使得天兴洲心滩成为‘武汉十大地质遗迹’之一。”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工程师曾芳介绍,天兴洲心滩不是谁的复制品,江水的冲刷在此留下了沙丘和壶穴,江风则在沙滩上刻画出波状的纹理。这些自然形成的地貌成为独特的地质风貌,不仅展现了江水与风力的精妙合作,也赋予了沙滩一种动态的美。

  曾芳说,因为生态原真性保存较好,天兴洲洲头、洲尾的沙滩一直是鸟类栖息的重要场所。天兴洲观测并确认的鸟类种数达236种,其中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

  记者看到,夏日的沙洲十分热闹。父母带着孩子在沙滩上玩耍,挖沙子、垒沙丘,童趣盎然;三五知己搭起帐篷,吹着江风饮酒闲聊;小情侣坐在沙滩上,任由江水漫过赤脚,遥望对岸高楼耸立的天际线,静待夕阳把江水染成金色,旖旎浪漫。

  在这里,沙滩、江水、游人共同绘制出一幅生动的画卷。

  (长江日报记者汪文汉 通讯员王镝)

  【编辑:姚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