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齐追科学之“星” 共话南极科考 武汉科技馆“遇见•科学大师见面会”系列活动拉开帷幕

新闻中心 > 武汉频道 > 要闻

2024-08-19 09:17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长江网记者陈浩然 通讯员张娅菲  

  谁最先发现的南极?

  我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一个科考站叫什么名字?

  要怎么才能去南极?

  8月17日,武汉科技馆2楼大厅大屏幕前座无虚席,不少慕名而来“追星”的家长和小朋友席地而坐,围坐在今天的“科学之星”--16次参加中国南北两极科学考察队的武汉大学艾松涛教授周围,听他讲述自己和团队考察地球南北极的故事,也纷纷提出自己的问题。

  活动现场。长江网记者 陈浩然 摄

  活动现场,艾松涛教授向来参加活动的小朋友展示了自己在南极科考时拍摄的照片。布满天际的南极极光、勇往直前的雪龙号破冰船、如履薄冰的雪地车……

  当听到南极最冷的考察站温度低于-80摄氏度,一碗热腾腾的面条在室外挑起来,不一会就冻住时,全场小朋友惊叹不已;看到艾教授展示一只南极企鹅对五星红旗行注目礼的照片时,小朋友们开心的笑声弥漫在整个大厅;在听到随着国家的强大,我国在南极已经建立5个科考站时,小朋友们纷纷鼓起掌来......

  小朋友们聚精会神地听艾教授分享在南极的故事。 长江网记者 陈浩然 摄

  艾松涛教授告诉小朋友,人类到达南极只有百余年历史,虽然随着一代代科学家的努力,我们对南极的认识和科学考察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但这还只是冰山一角。希望小朋友们好好学习,将来都有希望成为造福人类伟大事业的科学家。

  马上读小学三年级的李子轩小朋友,这次和父母从黄石来汉旅游,恰巧碰到并参加了这次活动。他告诉记者,以前在书上就看到过雪龙号破冰船,今天在武汉科技馆听到艾松涛教授是乘坐雪龙号破冰船去南极时,自己非常激动,“我以后也要坐雪龙号去南极!”。

  艾松涛教授为朱一诺小朋友写下“努力学习”作为勉励。 长江网记者 陈浩然 摄

  江汉区北湖小学刚六年级毕业生朱一诺和父亲专程来参加活动。朱一诺爸爸告诉记者,考武大是女儿一直以来的心愿,在得知今天武大艾松涛教授会来武汉科技馆后,自己便早早地报了名,带女儿来“追星”。

  在与科学家面对面交流和签名赠书环节,朱一诺问艾松涛教授:“请问像我这样的普通人可以去南极吗?”艾教授为朱一诺签下“努力学习”几个字,告诉她,不仅武汉有座珞珈山,在南极也有一座珞珈山,欢迎她以后报考武大,自己亲身去两座珞珈山体验。他勉励朱一诺说:“只要心中有梦想,并为之努力就会成功。”

  现场合影。 长江网记者 陈浩然 摄

  武汉科技馆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是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为弘扬一代代极地工作者勇斗极寒、坚忍不拔、拼搏奉献、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近距离了解并感受极地科考队员的酸甜苦辣,武汉科技馆邀请到武汉大学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副主任艾松涛与大家相约科技馆,为大家带来主题为“青春接力,为国探极”的分享活动。

  这是武汉科技馆隆重推出的“遇见•科学大师见面会”首场活动。接下来,武汉科技馆还将陆续推出相关活动,邀请各领域的科学家为小朋友们讲好科学家故事,弘扬科学家精神。培养公众尊重科学、热爱科学,营造全社会追科学之星、科技之星的生态。

  艾松涛简介

  艾松涛,武汉大学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副主任,湖北省南北极科学考察学会理事长,国际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地理信息常设工作组中国代表,国际北极新奥尔松冰川旗舰科学委员会联合主席。 

  自2002年以来16次参加中国南北两极科学考察队。参与北极黄河站建站,建立中国首个北极 GPS跟踪站;带队创建中国境外首个北斗监测站,建成极地高纬度GNSS监测网;研发了中国首个极地科学考察管理信息系统;创建了自主可控的极地时空信息平台“双龙探极”,获得国家极地主管部门好评;践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坚持在国家的大事业中磨砺真本领,把论文写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所在团队2023年12月收到习近平总书记亲笔签名的回信。

  ( 值班总编辑 王雪 值班主任 陈琦 值班编辑 王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