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我的孩子能成为下一个郑钦文吗?

新闻中心 > 武汉频道 > 要闻

2024-08-29 19:33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8月29日上午9时许,钟怡在微信上接待了当天第一个咨询者。一位父亲慕名而来,希望读小学的女儿能来她的俱乐部训练,将来像郑钦文一样走竞技路线。

  钟怡是郑钦文的师姐,退役后成立了自己的网球教练团队,教孩子学习网球。郑钦文巴黎奥运会夺冠后,这家从不做广告的俱乐部也火了起来,全国各地的家长纷纷联系希望前来训练,“我的孩子能成为下一个郑钦文吗?”这是家长们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

  在钟怡看来,每个冠军都是独一无二的,自己要做的就是尽全力寻找好苗子,帮孩子成为下一个冠军。

  钟怡(右)指导学员训练。记者史强 摄

  从不做广告的网球俱乐部火了

  环宜网球俱乐部成立于2019年6月,2023年6月投资成立了汉阳区环宜网球俱乐部,目前有4块标准场地、4片儿童场地可供训练。俱乐部法人是钟镇云,他是钟怡的父亲。

  父女俩有各自的明确分工。俱乐部的运营管理由钟镇云负责,钟怡主管教练团队的培训和俱乐部青少年学员的训练及带队比赛。俱乐部目前有近300名学员,年龄最小的4岁半,最大的14岁。

  8月3日,郑钦文在奥运会上夺冠,两三天后,钟怡就明显感到了不一样。

  钟怡平时主要带俱乐部青少年网球队,不具体负责兴趣班新生的咨询。对于球队来说,平时一天联系咨询她的家长只有一两个,现在这个数字变成了三五个,一些平时不关心网球的朋友也来电话咨询子女学球的事。学员家长张明除了关心自家小孩能不能练出来,还替4位儿子同学的家长咨询来俱乐部练球的事,他们都希望把孩子培养成第二个郑钦文。

  钟怡告诉记者,最近外地咨询的家长也多了起来,目前主要集中在辽宁、深圳、广州、北京等地,而且这股热度还一直在持续。

  钟镇云表示,俱乐部目前已完成了梯队建设,设有俱乐部青少年网球队、提高班和兴趣班。兴趣班带有启蒙性质,最近的咨询量已经翻了一倍,很多家长要等到节假日或寒暑假再带孩子来集中训练。

  钟怡。本人供图

  郑钦文走过的路无法完全复制

  郑钦文的夺冠不仅给了家长们极大的鼓舞,也让一些家长“躁动”起来。

  一些家长一来就问钟怡自家孩子“行不行”,问孩子“能不能打出来”。“有的甚至孩子都没给我看,他就问多长时间能学成什么样子,希望得到一个确定性的回答。”钟怡说。有的家长直接问她,如果自己也像郑钦文父母一样投入,采用郑钦文的训练模式,孩子是不是就能成为第二个郑钦文。

  “我的回答是‘保证不了’,这个东西得因人而异。”钟怡说,竞技体育充满了不确定性,郑钦文也不是确定自己能拿奥运会冠军才开始练网球,“她只是相信自己会做到而已,所以是努力了以后才有可能成功,而不是知道能成功才去努力。”

  每个孩子的身体能力、性格都不一样,每个家庭的情况也不一样,相应的培养模式肯定也不一样,郑钦文走过的路无法完全复制,每个冠军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是独一无二的。“如果你觉得孩子的个性、身体能力等条件与郑钦文比较契合,她走过的路也不是不能参考。”钟怡建议。

  在钟怡看来,家长既要明白教学要以孩子为主体,同时也要懂得竞技体育,但目前这样的家长不多,很多家长的内心纠结于“想孩子行,又觉得孩子不行”,其实也不利于孩子投入运动。

  看到9岁的女儿喜欢网球,在某高校任教的马莉将孩子送到了俱乐部,尝试着让孩子走上职业化道路。她表示,只要女儿坚持打下去,她就会一直支持,自己也没有给女儿太大压力,“我们不是一定要成为郑钦文,只要往这个方向奋斗过就好”。

  钟怡的小学员在练习中。记者史强 摄 

  如何才能成为下一个“冠军”?

  钟怡7岁开始学网球,后师承余丽桥,成为李娜的师妹、郑钦文的师姐。2017年,她退役后加入武汉城市职业学院职业网球学院,担任网球专职教师,职业运动员和教师的双重身份让她对这项运动有更多思考,更好地推广网球运动项目挖掘和发现优秀的网球人才、为大学生搭建就业实习平台成了她的责任与梦想。

  除了球技,钟怡认为年轻一代应该首先学习郑钦文身上的竞技精神和运动品质,她称之为榜样的力量,“先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再成为一个优秀的运动员,最后才是成为一个优秀的网球运动员”。

  钟怡曾短暂带郑钦文训练过,郑钦文给她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就是能练、肯练。“她不是被动执行我们制定的训练计划,而是主动、积极地要求训练。”钟怡说,“如果说你认为你有天赋,人家练六次,你练三次,对不起,你们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努力本身其实也是一种天赋。”

  爱国主义精神也是郑钦文身上的可贵品质。“不管你是走哪条路,在体制内也好,走职业化道路也好,国有战召必回,我觉得这个是年轻人需要向郑钦文学习的。”钟怡说。

  宋菲的女儿即将9岁,从幼儿园就开始练习网球,现在也是钟怡网球队的一员。宋菲现在每年在这项运动上要投入10万元,但她觉得这笔钱值得,如果孩子将来走不了职业化道路,也不白练,至少练出了精气神。“看着孩子在球场上的拼搏状态,我们就很满意了。”宋菲笑着说。(文中张明、马莉、宋菲均为化名)

  (长江日报记者史强)

  【编辑:姚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