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4年攻关花费千万元,武汉企业援建西藏首个垃圾焚烧项目投产

新闻中心 > 武汉频道 > 要闻

2024-09-19 20:46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西藏山南9月19日讯(特派记者汪甦)9月19日,西藏山南市乃东区结巴乡,海拔接近4000米的高原上,一座崭新的垃圾处理厂正发出轻微的机械轰鸣声。随着点火仪式的举行,这座工厂正式投入运营。通过低温热解炉无害化处理,这里的垃圾不再需要送往几十公里外的集中处理点,乡亲们彻底告别了垃圾露天填埋的历史。

  来自武汉的湖北元绘科技集团,跨越3600多公里,历经四年攻关,针对西藏地广人稀,垃圾集中处置成本高的痛点,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焚烧炉,探索出小型化、分布式、就近建设的运营模式。这座垃圾焚烧炉,每日可处理7吨农村生活垃圾,成为西藏自治区内首个正式启动运营的小型垃圾焚烧项目。结巴乡的村干部激动地表示:“武汉的企业带着先进的环保技术来到这里,不仅解决了垃圾处理的问题,还为我们带来了更加清洁的生活环境。”

  长江日报特派记者汪甦 摄

  “我们企业与西藏有着深厚的情感联系。”湖北元绘科技集团董事长刘晓宏回忆,2019年,他带着技术团队来到雪域高原团建,出于职业习惯,大家注意到西藏面临的垃圾处理难题。    

  当时,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西藏地区的生活垃圾等产生量逐渐增多。特别是在冬季,严寒使得垃圾外运极其困难,通常只能选择临时堆放,就地掩埋,垃圾渗滤液有污染土地甚至水源、破坏高原生态的风险。

  长江日报特派记者汪甦 摄

  凭借多年在环保领域的积累,刘晓宏和他的团队经过深入研究、技术创新、市场调研以及试点运行,最终研发出一种适用于西藏高原环境的小型固废焚烧技术。刘晓宏解释说,“我们的垃圾处理装置就像是冬天里烤炭火,没有明火,但有温度。通过低温低氧热解炭化垃圾焚烧的方式,将垃圾转化为无害的灰烬。”

  据现场技术人员介绍,垃圾进入炉子的第一燃烧室,在300摄氏度的温度下开始热解,这个过程不仅安全,而且确保垃圾得到充分的分解。随后,垃圾从第一燃烧室缓缓沉降至第二燃烧室,较大的颗粒物会在喷淋塔中被捕获并冷却,而细小的颗粒物则由静电除尘系统吸附并分解。处理后的残余气体,则通过等离子体环保处置系统处理,直到完全符合环保标准后才排放。

  长江日报特派记者汪甦 摄

  这一看似简单的流程,研发团队用了四年的时间来攻克难关,花费千万元。

  “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这里的自然环境。”该项目负责人、湖北元绘集团武汉绘来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蕾告诉记者,藏区低温和低氧的条件让垃圾燃烧变得异常困难。为了解决气压低、点火焚烧困难的技术难题,他们克服高原反应,走遍了西藏高海拔地区。

  即使在燃烧过程中,也要确保环保达标,这对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企业采用了沉淀、吸附过滤和静电除尘三重净化技术,确保了排放的烟气达到清洁标准。

  如今,随着新厂房的落成和垃圾焚烧炉的启用,结巴乡迎来了一抹亮丽的“高原红”,也播种了“绿色希望”。乃东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显著提升了垃圾减量效率达到97%以上,有效改善了区域卫生状况,保护了土地资源,维护了高原生态平衡,也为守护西藏碧水蓝天净土贡献了环保科技企业力量。据了解,该模式还可广泛运用于西藏全域和西北地区。 

  【编辑:符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