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竞技体育,拼搏进取续写精彩

新闻中心 > 武汉频道 > 要闻

2024-09-25 15:41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郑钦文夺得巴黎奥运会网球女子单打金牌。 新华社记者万象 摄

  在8月份的巴黎奥运会上,网球运动员郑钦文以2比0战胜克罗地亚选手维基奇,获得了中国奥运史上首枚网球单打金牌;射箭运动员考文超获得男子射箭团体第4名,为湖北武汉射箭项目取得奥运会参赛成绩上的突破。

  在奥运成绩取得突破的同时,近两年武汉竞技体育用拼搏赢得精彩,成绩持续攀升,在2023年广西学青会、2023年杭州亚运会、2024年多哈游泳世锦赛等国际国内大赛中均表现突出,佳绩不断。

  积极探索竞技体育发展新路径

  时隔16年再夺奥运金牌

  8月9日下午,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白喜林专程来汉,看望慰问奥运冠军郑钦文的父母,并带来了中国网球协会致武汉市体育局的感谢信,信中说道:“郑钦文勇夺女单金牌,这是中国和亚洲网球历史上首枚奥运会网球单打金牌,也是中国网球时隔二十年再一次让五星红旗伴随国歌飘扬在奥运赛场。在此,中国网球协会谨向贵局在巴黎奥运周期备战参赛工作中做出的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

  郑钦文获得的这块奥运金牌,不仅为她的运动生涯增添了辉煌一笔,也为武汉体育书写了全新的历史——这是时隔16年武汉运动员再次夺得奥运金牌。

  近年来,武汉积极探索竞技体育发展新路径,强化奥运、全运夺金保障,全面提升综合实力。

  武汉是网球运动重点发展城市,网球一直是传统优势项目,曾走出过余丽桥、潘兵、朱本强、李娜、李婷等一批网球名将,全市网球场馆大都布局了青少年业余网球培训点。2011年法网决赛后,武汉加大了网球等重点项目的推广和普及力度,在14个城区布局了43所网球进校园试点学校,在全市逐步形成了普及、提高到专业的青训体系和赛事体系,给热爱网球的孩子们提供了追逐梦想的广阔天地和良好的育才土壤。

  在此基础上,武汉重视构建重点运动项目完整科学的人才选拔培养体系,积极探索举国体制与项目社会化相结合的竞技人才培养路径,为苗子运动员打开上升通道,确保有天赋的运动员能够在竞技体育赛道上展现才能。武汉市体育局持续向郑钦文提供包括聘请高水平教练员、科研、医疗康复等方面全方位支持,助力她不断勇攀高峰、创造历史。

  统筹调整布局运动项目

  国际大赛成绩持续攀升

  在巴黎奥运会上,武汉射箭运动员考文超的表现同样值得骄傲,他与另两名国家队队友团结协作,为中国队获得团体第四名,这是湖北武汉射箭运动员首次参加奥运会。

  武汉竞技体育攀升突破的背后,是武汉体育人的殚精竭虑、奋发图强。近年来,武汉积极探索完善竞技体育体制机制,科学调整布局运动项目,扎实推进竞技体育布局项目分类改革,建立了“系统发力、紧盯训练,抓好协调、统筹资源,相互配合、共同支撑”的新型竞技体育训练备战机制,助力重点布局项目实力得到明显提升。

  对重点备战奥运、全运的武汉运动员,市体育局实施“一人一策”服务保障,全力助力运动员攀高冲金。同时探索建立各运动项目更有效率的发展模式,拓宽运动员输送渠道,提升向上输送质量,并研究确定了一批适合社会化的运动项目,充分调动全市资源办项目、抓训练,推动构建适合全社会办运动项目的体制机制。

  有的放矢,事半功倍;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经过努力,武汉竞技体育成绩持续攀升——在2023年第19届杭州亚运会上,武汉体育健儿不畏强手,奋力拼搏,荣获了8金2铜,取得了近30年来武汉运动员参加亚运会的最佳成绩。

  2024年2月,在卡塔尔多哈进行的2024年游泳世锦赛女子4×200米自由泳接力决赛中,武汉队杨佩琪、艾衍含与国家队队友并肩作战,以7分47秒26的成绩夺得金牌。她们获得的这枚游泳世锦赛金牌,也是武汉市游泳队获得的首枚世界大赛金牌。

  优化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武汉年轻选手表现抢眼

  8月28日,2024年全国夏季游泳锦标赛在合肥收官。武汉市游泳队共派出8人代表湖北队参赛,最终收获5金5银3铜。其中,17岁的杨佩琪一人独揽4金1银1铜,成为本次赛事表现最抢眼的运动员。比赛结束时,杨佩琪许下心愿:“早日登上奥运赛场是我的梦想,我会一直向着这个目标前进。”

  杨佩琪是近两年开始冒尖的年轻运动员,在全国游泳锦标赛、全国游泳冠军赛、游泳世锦赛、杭州亚运会等一系列大赛中都有不错表现,2023年11月在广西举办的全国首届学生(青年)运动会上表现尤其突出,当时,杨佩琪在8项比赛中游进决赛,拿到4金2银的佳绩。

  与杨佩琪一样,武汉年轻一代体育健儿在2023年全国首届学生(青年)运动会上争金夺银,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天赋和能力,共获31金25银20铜,金牌总数位列全国第三,不仅取得近20年来的最佳成绩,还涌现出一批拥有巨大上升空间的好苗子,有望在未来更高水平的舞台上为国争光,为城市添彩。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近年来,武汉市着力优化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建立“市区一体、体教融合、社会参与、衔接有序”的多元联动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夯实后备人才基础,提升人才培养厚度和广度;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建立全口径人才成长机制,推动优秀后备人才不断涌现。

  目前,全市拥有体育特色学校187所,青少年体育培训市场主体201家,形成了“体校+学校+俱乐部”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培养输送了一大批优秀运动员。

  (长江日报记者张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