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中豆57”无惧高温获丰收,创南方地区大豆高产典型

新闻中心 > 武汉频道 > 要闻

2024-09-25 19:31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9月25日讯(记者陈晓彤 通讯员张惠雯)“今年老天爷没帮忙,大豆结荚期和成熟期都是高温,但是我的豆子收成还是好。”9月24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大豆品种跃升”工作推进会现场在湖北省公安县举行,在公安县种地多年的农户伍启新向记者展示地里的成果。

  大豆收割机在田间忙碌。记者陈晓彤摄

  一望无垠的大豆田里,种的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发的大豆新品种“中豆57”。沉甸甸的豆荚迎风而立,农机轰鸣声中,金色大豆颗粒归仓,一派丰收景象。

  “你看,茎秆强分枝多,每一枝上都挂满豆荚,豆荚个个饱满。”伍启新欣喜地表示,自己此前种过多个大豆品种,“中豆57”表现亮眼,种子成本低,好养活,产量还高,一亩地可以多挣500到700元。

  金黄的大豆粒粒归仓。通讯员胡志勇摄

  长江日报记者从现场获悉,公安县埠河镇1.2万亩连片种植的“中豆57”,采用配套高产技术,在历经2个月的高温大“烤”后喜获丰收。经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组织专家机收,亩产达276.1公斤,比当地大豆品种产量高出近一倍,创造了南方地区大豆万亩方高产典型。

  大豆是我国四大粮食作物之一,既是重要的植物蛋白质来源,也是重要的食用植物油来源,选育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对保障国家粮油供给安全意义重大。2023年,中国农业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大豆品种跃升”工作正式启动,致力于创制一批单产提升显著的高产、高油、耐密、多抗大豆新品种,大幅提升主产区及盐碱地区大豆品种的产量潜力,支撑我国大豆产业发展。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农业科学院创新工程、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湖北省重点研发计划及种业高质量发展资金项目等的支持下,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采用分子育种技术,选育出“中豆57”。

  饱满的豆荚。通讯员胡志勇摄

  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南方大豆遗传育种团队首席科学家陈海峰介绍,“中豆57”实现了“密植不倒伏、干旱不空荚、高温不逼熟”,具有高产稳产、耐高温干旱、抗病抗倒强、品质优良等特点,是通过黄淮海、长江流域两个产区“双国审”的大豆新品种。不仅好种,营养价值还高,蛋白和油脂含量超过63%,既可食用也可压榨。

  “‘中豆57’已试种三年,去年经历了多雨潮湿,今年扛过了高温干旱,表现都很好。”陈海峰说,目前,该品种已被列为全国十大兼用型大豆品种,受到种植大户一致青睐。推广已覆盖长江流域、黄淮海和西南山区的湖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重庆、江西、湖南、四川等十余省市,年推广面积超过100万亩。

  推进会现场,与会专家组一致认为,加快“中豆57”的推广应用对促进我国大豆单产提升、保障国家粮油安全、助力农民增收和产业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油料所大豆团队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培育出了一批优异新品种,包括荣获农业农村部高产竞赛“金豆王”称号的“中豆41”,入选农业农村部主导品种的“油6019”,入选中国农业科学院“100项前沿性、标志性重大农业科技成果”的“中豆63”等。还首次从大豆中克隆出抗锈病基因,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编辑:姚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