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精确育种培育出高品质口感型番茄,基因芯片帮番茄找回“番茄味”

新闻中心 > 武汉频道 > 要闻

2024-09-27 20:51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9月27日讯(记者蒋太旭 通讯员郭大婷)“番茄没有番茄味。”相信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感受。9月26日在汉召开的第三届数字农业发展大会上,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教授、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大宗蔬菜(分子育种)科学家叶志彪作题为《育种“5G”技术赋能高品质番茄遗传改良》的报告,介绍了采用基因育种技术,培育高品质口感型番茄,让番茄回到“儿时风味”的成果及市场前景。

  番茄是全球第一大蔬菜,全球番茄种植面积7282亩、产量1.9亿吨。我国是世界上番茄第一大生产国,种植面积2200万亩,产量7540万吨,产值2300亿元。

  叶志彪教授在第三届数字农业发展大会作题为《育种“5G”技术赋能高品质番茄遗传改良》的报告。

  现在市面上的不少番茄颜色饱满、耐储存,可吃起来却没滋味,叶志彪在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解释,这些番茄之所以没以前好吃,主要原因是以前我们吃到的番茄大都产自近郊,农民采收的是九成熟的鲜果,24小时内就能到达市民餐桌,所以口感好、滋味浓郁。而随着市场的变化,番茄种植区域渐渐集中,运输半径增大、时间变长,所以收购商要求农户采摘的番茄在六七成熟,以便于长时间贮存、运输。此时番茄营养物质还没有充分累积,口感比较脆硬,味道就差些。近20年,番茄种植面积稳定,产量不断提升,种植优势产区夏季在北方、冬季在南方,形成全国周年生产供应。运输距离更远,番茄从采摘到市场销售,一般为两周左右,经销商愿意收购品质比较硬的番茄(业内称“硬果”),更耐贮存和运输,损耗小,番茄也就越吃越没滋味了。

  如何既能保证在较长的运输和贮存周期内不损耗,又能让番茄变得好吃,找回人们记忆中的“儿时风味”?叶志彪教授和他的团队经过10余年研发,利用“5G”育种技术(即种质资源鉴定、基因组组装、基因功能鉴定、基因组育种、基因编辑,简称“5G”),设计鉴定出包含番茄营养风味品质基因、产量基因及抗病基因等信息的番茄育种芯片,通过基因调控,精准培育出同时满足以上条件且抗病性能好、产量高、外观营养俱佳的高品质口感型番茄。

  叶志彪教授从随身的包里拿出一款番茄新品,清洗后递给记者品尝。番茄重量2两左右,外观圆润,尝之,皮薄肉厚、口感酸甜、脆嫩无渣,吃完口齿留香,“番茄味”浓郁。

  “这个品种我们给它起了一个字,叫‘倍味美’,具有合适的糖酸比率,耐贮存且不失糖,如果儿时的番茄可以打6至7分,那‘倍味美’可以打8至9分。”今年4月,叶志彪团队在山东寿光首次公开发布了这款新品,叶志彪教授介绍,目前“倍味美”已在山东寿光等地种植推广,取得了比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在同类品种中居于领先地位。他对“倍味美”走出国门,打开欧美市场信心十足。

  “全国2200万亩番茄种植面积中,高品质口感型番茄不足4%,随着这些新品种的逐步推广种植,高品质口感型番茄种植规模将不断扩大,会有越来越多的国人吃到好吃的番茄,找回儿时的番茄味。”叶志彪说。

  【编辑: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