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大洋深处丨“深海一号”建造总工艺师安志杰: 我们升起“深海一号”首面国旗

新闻中心 > 武汉频道 > 要闻

2024-09-29 07:35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我是武昌造船设计院船海中心正高级工程师安志杰,曾担任“深海一号”载人潜水器支持母船总工艺师。前几天我在新闻上看到,“蛟龙号”在西太平洋海域维嘉海山结束海底作业。回到支持母船“深海一号”后,潜水员和科考队员在“蛟龙号”的甲板上升起五星红旗,那一刻,我仿佛就在现场。

  “深海一号”科考船船头国旗迎风飘扬。

  832天,每天蹲守在一线指导建造

  我是河北石家庄人,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机电一体化专业,2005年到武昌造船厂工作,负责造船技术方面的工作。

  2016年11月6日,我接到担任“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支持母船总工艺师的任务,兴奋不已。“深海一号”是我国第一艘载人潜水器支持母船,该船集深远海立体勘察、海洋资源调查、多样高精实验于一体,是国家深海战略的大国重器。这项重要使命落到我身上,压力和挑战将会很大,但我还是满怀信心。

  接到任务后,我们立即组建技术团队,投入紧张的工作中。“深海一号”是由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七〇八所设计。我们根据他们的设计图纸,开始三维综合布置、工艺优化和建造图纸绘制。我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总结以往类似项目的经验和教训,也多次到七〇八所登门求教,有时候一个细节都要研究讨论好几个小时。

  经过各方不懈努力,生产设计首战告捷。2017年9月15日,“深海一号”的开工仪式在武船举行,共同见证该船第一块钢板切割下料。

  从那天起直至2019年12月26日交付,整整832天,我和我的团队几乎每天都蹲守在一线指导建造。我们巡查每一个环节,把关每一个设备,核查每一个数据,下决心把工作做到极致。

  2018年3月,我女儿出生,“深海一号”的建造也进入关键时期。为了不影响工作,我白天都在船上,只有深夜才有时间去看望妻子和刚出生的女儿。

  为“深海一号”收集关键数据

  “深海一号”总工艺师安志杰和“深海一号”总质量师易皓亮在进行交流。

  “深海一号”是世界第一台7000米级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的支持母船。挑战“最先进”,工艺和技术上就要有所突破和创新。其中,最难的地方在于确保“蛟龙号”的专用尾架在海上风浪大的时候(5级海况)能安全地把潜水器放到海里,再安全地收回来。

  原本我们打算在主甲板上放拖曳绞车,但主甲板上还要放其他设备,空间不够。另外,轨道车上的轮子要在水下安装,还要保证它们能在一个平面上移动,施工难度也很大。

  没有现成的经验,我们只能反复研究,其间也推翻了国外供货商推荐的安装方式。

  我们用自己的办法,研制缆绳限位防磨装置,扩大了主甲板调查作业空间,低成本且快速地完成尾架的安装。

  为了确保施工的高质量,我们团队通宵达旦持续奋战。记忆深刻的是有一天晚上,大雨倾盆而下,我们都守在现场,没撤离一人。

  我们还根据潜航员和实验人员需求,把“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充水、充油、充气、排气、压载、起降等设备立体分层布局,实现了随手接触、便利操作。同时还改造设计了潜航员工作间、深海样品存放间等专业舱室,实现“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深海考察采样、储存、实验等流水线化作业,提高了深海调查工作效率。

  通过努力,我们在同一平台完成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收放、运移、维护、保养和应急五大功能的集成,掌握了关键技术,也提升了深潜作业效率。潜航员和科学家也能在库房、艇甲板尾部、轨道任意一处登乘载人潜水器。

  另外一个难点就是船舶水下辐射噪声和水下自噪声的控制。

  记得在舟山海域测量船舶水下辐射噪声和水下自噪声时,我们需从“深海一号”转移到一艘测量小船,清晨风浪较大,小船随浪上下摆动将近3米,好几个人出现晕船现象,可没人喊停。我们在测试小船上从早上5时待到下午6时,测量各个工况船舶水下辐射噪声的具体数值,每个人都死死盯着电脑屏幕,每次指标达标都会伴随着欢呼声。后来,“深海一号”水下辐射噪声全频段满足相关指标,这在国内尚属首次。

  “深海一号”悬挂着我亲手升上去的国旗

  “深海一号”科考船上。

  2018年12月8日,“深海一号”在武昌码头下水。下水前一天,我们在罗经甲板主桅杆上升起了五星红旗。这是“深海一号”升起的第一面国旗,我们站在红旗下,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2021年8月3日,“深海一号”科考船执行入列以来首个大洋综合调查航次。新闻播放的时候,我和同事看到“深海一号”上悬挂的国旗。那一刻,我们都欢呼了起来,因为那是我们亲手升上去的国旗。同年,“蛟龙号”搭乘“深海一号”再次潜入马里亚纳海沟,又一次完成了7000多米的深潜试验。

  自去年12月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以来,“深海一号”搭载的“蛟龙号”已在西太平洋多处海山和海盆开展18次下潜作业,搭载了数十名中外科学家探索深海。现在,我还经常与“深海一号”上的工作人员联系交流。每当在船长和大副的朋友圈中看到“深海一号”的最新消息,我都会第一时间送上问候和祝福。

  作为目前世界最新型的载人潜水器支持母船,“深海一号”对提升我国精细探索大洋资源环境能力与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对我们这群建设者而言,最自豪的瞬间,莫过于看见五星红旗在深蓝的海域中高高飘扬。

  (讲述人:武昌造船设计院船海中心正高级工程师安志杰 长江日报记者汪文汉 通讯员周建仁 整理)

  【编辑:符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