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湖北已打造三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新闻中心 > 武汉频道 > 要闻

2024-10-19 22:36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0月19日讯(记者冯雪)“目前,我国科学素质水平已从2020年的10%提升至30%,为创新驱动的国家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10月19日,在东湖论坛分论坛,第六届“一带一路”国际科普交流大会上,中国科技部科技人才司副司长李昕介绍,近年来,我国不仅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还建立了博物馆等基础设施,举办各类科创周和科普周等活动,大大促进了科学知识的普及工作。

   10月19日,2024东湖论坛在武汉中国光谷科技会展中心开幕。记者史伟 摄

  “近年来,白鳍豚和长江江豚在武汉地区频繁现身,这一积极变化得益于公众对濒危物种认知与保护意识的提升,而这一切进步的背后,离不开科普工作的推动。”论坛上,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教授张先锋感慨道。

  科普是什么?张先锋认为,狭义的科普是指利用各种传媒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公众接受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广义的科普则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比如项目申报、课堂授课、毕业答辩、求职等,两者都是一种社会教育,手段都是科普与交流。谈及在白鳍豚和长江江豚研究及科普工作中的经验和体会,张先锋说,“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科普工作要从娃娃抓起,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科学的种子”。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徐世球多年从事博物馆工作,也从事了一辈子的科普工作。“伴随着我国科学事业的快速发展,公众科学素质的显著提升,博物馆事业将迎来大好机遇”。徐世球说,现代型的科普场馆里,将会出现更多全方位的科普作品,比如,科普作品、科普短视频、科普剧等,还将进一步延伸出科学试验展演、特色文创产品等。

  科学研讨会、国际创新设计大奖赛、科普短视频比赛……论坛上,安第斯路国际科学技术组织主席马尔克·安东尼奥·卡贝罗为大家播放近年来的科普成果,视频中,来自世界各国的科学爱好者,以不同形式向大家展示自己对某项科学成果的理解。“目前,我们还创办了拉美科学和文化国际期刊,与中国等国家建立了科学合作平台,推动科普工作的广泛开展。”。

  同样正在积极开展科普视频创作比赛的,还有世界公众科学素质组织。这是一个正在筹建中的国际组织,2019年由中国科协发起,未来总部将会落地北京。“我们的活动通常以6种语言进行推广。在第二届科普视频创作大赛上,我们收到了来自美国、印度、巴西、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投稿,创作内容涵盖科学领域的方方面面。健康、养生是大家关注较多的需求。”中国科普研究所国际合作处处长张志敏介绍。

  作为“一带一路”中部核心地区,高质量对外开放的新沿海,近年来,湖北也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湖北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在论坛上表示,目前,湖北已打造三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先后承办了中埃政府间科技合作联委会第九次会议、首届“一带一路”科技直通车非洲专享活动等,多项倡议合作项目列入国家外交成果清单。

  【编辑: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