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作品被巴黎13区政府收藏,他把武汉面塑推广到20多个国家

新闻中心 > 武汉频道 > 要闻

2024-10-27 20:53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0月27日讯(记者万建辉)“几年前,在美国开展了一个多月的教学展示活动;现在武汉面塑已推广到海外20多个国家,还到一些国家教当地的学生,有些国家的面塑爱好者,专程找来学习武汉面塑!”

  10月27日下午,武汉面塑市级非遗传承人刘洁做客长江日报“云游长江非遗共赏”直播间。刘洁提到他创作的面塑作品《拿破仑•波拿巴》,几年前被法国巴黎13区政府典藏。这件面塑作品还原《拿破仑越过圣贝尔纳山》这幅名画,展示了拿破仑进军奥匈帝国途中的无畏精神和坚强意志。

  武汉面塑市级非遗传承人刘洁做客长江日报“云游长江非遗共赏”直播间。高亚楠 摄

  刘洁在直播间介绍2017年出版的新书《中国面塑》,里面有一页就是被巴黎13区政府收藏的面塑作品《拿破仑•波拿巴》的图片。高亚楠 摄

  出生于1983年的刘洁,自幼喜好传统工艺美术,2000年开始研习面塑艺术至今,擅长刀马武将、历史人物、民俗传说、戏曲人物、佛道造像等面塑创作。他说,前些年到武汉从事餐饮工作,买了几个面塑作品,就喜欢上了,从此开始了武汉面塑的研习之路。

  矢志钻研面塑技艺,刘洁常到各地寻师交友,用行走采风感悟地方文化,希望为面塑创作注入更多的传统文化精髓。十几年的从艺经历,刘洁对面塑有了自己的理解,其作品的艺术特点注重人物细节表现,用色独特,工艺细腻、神形兼备。他的面塑作品不仅继承了传统面塑技艺,还融汇西式艺术手法。他曾到美术学院进修,学习雕塑艺术,寻找面塑的传统魅力与现代雕塑的艺术思想的共鸣。

  直播现场,刘洁带来《关公》和《花木兰》两件面塑作品,两位中华民族具有符号意义的重要历史人物,在刘洁手下,挺拔威武,英姿飒爽。

  刘洁说,有幸受邀参加长江非遗周的展示活动,此次来主会场展示,他准备了很多跟长江文化、荆楚文化、武汉文化相关的武汉面塑,如《屈原》《昭君出塞》《花木兰》等作品。26日,他在会场开展了武汉面塑研学活动,指导现场的观众制作与武汉文化相关的面塑作品。

  他介绍,武汉面塑在全国面塑文化里,占了很大的比重。面塑技艺,文字记载和故事传说有将近两千年的历史,有1370多年前的面塑文物出土。武汉地方志里记载“人间无此仙桃,以面点代之”,说的是天上王母娘娘做寿吃蟠桃,民间吃面塑的桃子 。武汉历史丛书《武汉影像》中,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比利时医生拍到武汉街头的面塑艺人场景。

  “我从事面塑到现在已经有24年了,小时候家里父辈,包括爷爷,都是手工艺人,从小耳濡目染,看他们做木雕、泥塑,自己也跟着他们一起来雕啊、刨啊、刻啊,培养了对传统工艺的爱好,到武汉第一次接触到面塑就深深喜欢上这门手艺,一直坚持到现在。”

  刘洁说, 面塑最早起源于面食,是从面食里面发展出来的,它跟民间丧葬嫁娶、红白喜事关联。到了唐宋年间,从吃食里面分离出来一部分纯用于欣赏的面塑,它是一个以艺术品欣赏、工艺品摆件为主的面塑形式。武汉面塑就属于欣赏类面塑。

  刘洁在非遗展示活动现场和观众交流。高亚楠 摄

  武汉面塑,因为九省通衢,南来北往的面塑艺人,以武汉作为一个落脚点,在这里交融互鉴,兼容了南北所长,形成了武汉面塑的一个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武汉面塑从一个非常小众的艺术,到现在能够获得大众的认知认可,跟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分不开。如今武汉面塑的传承,除了延续人传人,师傅带徒弟这种模式,也在武汉的小学、中学,包括大学里面,一共有30多所学校推广传承。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汉面塑代表性传承人,刘洁近年多次参加国内外艺术展出,有作品被国内外收藏人士辗转到法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曾有匈牙利的爱好者飞来武汉学习面塑。他从法国展出回来,一位市议长又发邀请函请他再回去展览,说当地观众没看过瘾。从马来西亚展出回来,当地人士看关公面塑特别感兴趣,来汉推广文旅时,专程到他的工作室,又买下一个关公作品带走了。

  2017年,刘洁出版新书《中国面塑》,介绍面塑的历史文化,把配方工艺都毫无保留分享出来,还出了阿拉伯版、英文版,该书一度卖断了货。

  【编辑:王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