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1月8日讯 11月7日,武汉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联合市公安局水上分局、硚口区人民检察院,在武汉渔政码头组织非法捕捞案生态补偿集中增殖放流活动,集中放流胭脂鱼3万余尾、青鱼1万尾。
一次放流3万余尾胭脂鱼,这是今年以来武汉水域放流胭脂鱼最多的一次。
3万余尾胭脂鱼、1万尾青鱼被放流长江。长江日报记者金文兵 摄
“我的行为对长江渔业资源造成了影响,破坏了生态环境。希望通过这次增殖放流活动,可以尽量弥补之前的过错。以后,我一定会吸取教训,严格遵守长江十年禁渔相关规定。”放流现场,一名非法捕捞的违法行为人向渔政、公安、检察机关人员诚恳表态。
放流活动现场。长江日报记者金文兵 摄
据悉,今年春节期间,这名违法行为人与朋友合伙驾驶塑料船,在天兴洲长江水域使用禁用渔具——三重刺网盗捕江鱼93公斤。他们的盗捕行为被渔政天网全程“直播”。武汉渔政部门联合公安部门将他们抓个正着。
这是长江十年禁渔政策实施4年来长江武汉段非法捕捞渔获量最多、作案人员最多、作案工具最多的一起案件。行为人使用的刺网,是长江流域重点水域严禁使用的渔具,江豚一旦误触,就可能造成死亡。
放流活动现场。长江日报记者金文兵 摄
非法捕捞者不但要承担行政、刑事责任,还须偿还“生态债”。该案移送审查起诉后,违法行为人愿意主动履行生态修复责任,自愿缴纳生态修复费用8.83万元,以增殖放流的形式补充长江流域渔业资源。
“谁损害、谁修复。公开开展这样的非法捕捞案生态补偿集中增殖放流,就是要让当事人承担修复生态环境的费用,偿还相应的‘生态债’,让更多人认识到损害生态环境的后果,形成环境有价、损害担责的社会共识。”武汉渔政执法人员介绍。
被放流长江的胭脂鱼。长江日报记者金文兵 摄
另据了解,人工增殖放流胭脂鱼,有益于改善长江鱼类种群结构,提升长江生物多样性水平。这批胭脂鱼苗来自武汉青鱼原种场,该场已持续多年开展胭脂鱼人工繁育。武汉开展胭脂鱼增殖放流,有望使用更多的武汉本地繁育胭脂鱼苗。
胭脂鱼,也称中华胭脂鱼,是中国特有的淡水珍稀鱼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其体色鲜艳斑斓,如同胭脂颜色,因而有着“淡水美人鱼”“中国美人鱼”的美誉。由于过度捕捞、环境污染等因素自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目前胭脂鱼在自然水域中少见。农业农村部组织的《长江水生生物资源与环境本底状况调查》显示,2017—2021年在长江全流域调查记录到的胭脂鱼只有413尾,且其自然种群已多年未见自然繁殖。
(长江日报记者金文兵 通讯员徐雯 李奇 曾键 代诗卉 黄秀)
【编辑:符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