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漂浮着一艘艘“水上帐篷”。
驾驶位空无一人,方向盘娴熟地转动着,转弯、调头、停靠、锁船……你以为这是一名“船长”在驾驶,但游船上除了游客,驾驶位上空无一人。
11月14日,在武汉召开的绿色智能船舶区域协同发展大会宣布,武汉东湖首批50艘无人智能游艇正式运营。会上,湖北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南省、重庆市联合签署《区域协同推动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框架合作协议》,成立“长江绿水基金”,推动内河沿海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
50艘无人驾驶游艇在东湖正式投运
乘客在智能游艇上,东湖绿道等景色映入眼帘。 长江日报记者晋晓慧 摄
长江日报记者现场看到,名为“泡泡豚”的智能游艇总长6.2米宽度2.25米。游艇搭载了智能中控系统,集成北斗定位、5G通信、智能驾驶等功能,提供电子围栏、自动离港、指点航行等操作功能,舱内最多可容纳10名乘客。
无疆(武汉)技术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彭湘说,目前投入的50艘无人驾驶智能游艇主要在东湖风景区磨山楚城、东湖帆船基地等水域,将来也会投入到楚河汉街等水域。
据介绍,目前通过线上购票,成年人乘坐无人驾驶游艇最便宜40元、儿童30元,时长25分钟,在规定区域内游客也可以尝试手动驾驶。游艇充电2.5小时可续航15小时,除观光外,还提供水上聚会、商务洽谈、垂钓等丰富的水上活动。
今年7月份已有5艘智能游艇在东湖局部水域试运行。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船舶运输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纪永波称,此次投入50艘无人驾驶游艇运营,标志着我国内河无人智能游艇进入大规模、批量化运营的新时代。
据介绍,今年前三季度中国承接了全球70%以上的绿色船舶订单,并实现了对主流船型的全覆盖,绿色、高附加值、高科技正在成为中国造船业新亮点。
会议现场还签约了全国首个市级公务船全电动化示范项目、长江中游首个换电运输示范航线能源保障项目,以及绿色智能船舶批量化建造项目等;举行了“中国造船工程学会邮轮游艇分会”揭牌仪式。
100亿元长江绿水基金投向航运业
湖北建造的全国首艘长江支线换电电池动力集装箱“华航新能1”轮。刘斌 摄
大会上,七省市代表共同签署《区域协同推动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框架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七省市建立专项合作机制,共同打造内河沿海绿色智能船舶产品体系,推动船舶制造体系绿色化发展、数字化转型,构建区域协同的船舶供应链体系,推动绿色智能船舶示范、推广,并汇聚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政策合力。
会上揭牌成立“长江绿水基金”,基金总规模100亿元,首期注册规模12亿元。长江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黎苑楚介绍,该基金充分发挥湖北省在船舶航运领域领先优势,重点围绕以绿色船舶信息系统、推进系统、生态系统和动力系统等为代表的高端装备领域开展投资布局,助力我省打造立足湖北、辐射长江经济带、服务全国的绿色智能船舶产业。
“今后内河船舶绿色航运碳减排交易就有了重要的算法支撑。”会上,发布全国首个航运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方法学《内河船舶应用绿色能源碳减排方法学》。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董事长张选强介绍,以一艘5000吨的电动客船为例,行驶10万公里产生碳减排量约8000吨,预计全省100多艘绿色船舶年度减排贡献量达到10万吨。今年湖北绿色船舶碳减排量可进入碳市场交易,为全球航运业减排提供“湖北方案”“中国方案”。
武汉船舶产业规模明年将突破500亿元
湖北建造的全国首艘长江支线换电电池动力集装箱“华航新能1”轮。刘斌 摄
2023年11月16日,湖北建造的全国首艘长江支线换电电池动力集装箱“华航新能1”轮首航,没有船用柴油机的隆隆轰鸣声,也没有烟囱冒出的缕缕黑烟,只在船尾设置4个箱式电源,就可提供660kW动力让120标箱集装箱船在江面上快速行驶。
据悉,今年5月,湖北联合福建、安徽等地发起《“六省一市”区域协同推动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框架合作协议》,打造全国内河绿色船舶示范省份。
为何内河船舶制造业相关合作会议接连在湖北举行?
武汉理工大学船舶邮轮中心教授裴志勇介绍,武汉科教人才优势明显,是全国船舶类高校最多的城市、全球船舶类大学生最多城市,也是全球舰船类从业人员最多的城市。湖北在内河船舶复杂环境下船型、操作性、安全可靠、高效制造的技术都处在“中国第一,世界一流”。
“加快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发展,推动船舶制造业绿色数智转型升级。”裴志勇说,目前,内河船舶新能源化需要在新船型、新技术、新模式、新工艺方面加快研发,推动内河船舶大型化、绿色化、智能化、标准化。
据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武汉是中国内陆唯一拥有“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城市,船舶研发、设计、制造、配套等产业链较为齐全,链上企业机构超100家。
目前,我市以武昌区、新洲区为重点,分别加快建设绿色智能船舶设计和建造集聚区,构建绿色智能船舶新型产业链。预计到2025年,武汉船舶产业规模将突破500亿元。
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称,湖北每年培养的船舶人才占全国1/3以上,“湖北造”电动船舶核心动力系统市场占有率达到62%。全省已运行绿色智能船舶199艘,规模全国第一。
(长江日报记者陈永权 通讯员杨德义)
【编辑:符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