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位于武汉市江岸区的鲁兹故居迎来了跨越太平洋的参访者——鲁兹后人,此行主题为“回家”。美国主教鲁兹的曾孙女艾伦·鲁兹携儿子洛根·鲁兹及鲁兹家族后人,以及中美人文交流协会(PPX)一行重返鲁兹故居,向故居捐赠了老照片、新闻报道等。
艾伦·鲁兹在捐赠的《庐山组曲》音乐封面及历史报道上签字。
鲁兹后人走进故居,时不时用手触摸墙壁上的红砖,随后登上屋内狭窄的木质楼梯,低头爬上隐藏阁楼,走进每一间房子感受百年前的历史余温。艾伦·鲁兹几度落泪,“我们看到鲁兹主教的故事和住所在中国被保存的很好,这让我十分感动。有这么多人都记得他曾帮助过中国”。
现场,艾伦·鲁兹向鲁兹故居捐赠了18张鲁兹的老照片、《庐山组曲》唱片海报及历史新闻报道、书籍等,鲁兹故居回赠印有武汉方言的折扇、历史书籍等。
鲁兹后人到访鲁兹故居。
“鲁兹主教生前曾对自己的孩子说,死后请将我的心脏送回中国,我属于中国。今天我们和艾伦·鲁兹及孩子们一起再次回到中国,来到鲁兹故居,今天我们和你们一样,都是中国人!”在当天的欢迎仪式上,中美人文交流协会会长史蒂夫激动地说。
据历史资料记载,鲁兹(中文名:吴德施)自1896年起在湖北武汉度过了42年的时光。鲁兹同情和支持中国革命事业,他曾设法帮助周恩来总理脱险,并与中共领导人周恩来等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鲁兹在辛亥革命时庇护了9位革命志士,其女弗朗西斯在战时曾向八路军护送医疗物资,还受邀前往延安,这笔物资的成功送抵解了八路军的燃眉之急。
艾伦·鲁兹撰写的《庐山组曲》专著。
回到武汉后,弗朗西斯将她在八路军中和延安拍摄的照片以及所见所闻写成报道寄给了英国《伦敦新闻画报》,让大量国际友人增加了对八路军的了解,为世界更好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和努力提供了窗口。鲁兹的进步立场及和平主张使他成了一位备受尊敬的国际友人,而鲁兹故居见证了抗战时期的统战工作。
1972年,周恩来总理私人邀请美国音乐家理查德·哈顿夫妇到中国来表演双人钢琴,理查德·哈顿的夫人,便是当年的弗朗西斯·鲁兹。《庐山组曲》是弗朗西斯为纪念与中国人民的友谊而献上的一份礼物,这是周恩来总理的一次成功的“钢琴外交”。
“鲁兹家族和武汉有着很深很友好的历史渊源,这次来到中国,我们认为是一场有意义的回家之旅”。纪录本次旅途的南京艺术学院传媒系沈晓平副教授说。
江岸区文旅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尊重、理解和包容是人文交流的基本原则,以鲁兹为代表的中美人民交往故事证明了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的人们可以共同努力,建立跨越时间的友谊。
(通讯员范誉丹)
【编辑:姚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