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产业为基,党建为魂。作为武汉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农业资源最丰富的新城区,黄陂区正以党建为引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近年来,黄陂区紧抓全省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契机,锻造“头雁队伍”、激活“能人经济”、培育骨干党员队伍,筑牢乡村振兴根基,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注入不竭动力。
“一主两翼”乡村振兴党建示范带——木兰大道。
■ 树标杆 强带动
“头雁”领飞乡村振兴
“甘书记的‘四动模式’让我深受启发。回村后,我要因地制宜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在黄陂区举办的“木兰先锋大讲堂”上,李家集街道刘家砦村党支部书记林丽对创造村党总支书记甘玉容的分享感慨颇深。
近年来,黄陂区创新开设“木兰先锋大讲堂”,通过讲案例、谈思路、比成效等方式,为村干部传经送宝、赋能提质。截至目前,共有超千人次参加培训,涌现出一批敢担当、能作为的基层“头雁”。
好生态是创造村最大的优势,但“山多水多地少”也曾掣肘发展,村民长期从事传统的种植业,经济效益低,日子老不见起色。
山好,就发展花卉产业;水好,就发展水产养殖业。近年来,村委会积极和各类企业合作,养殖、种植、乡村游等方面全面开花,村集体年收入突破50万元,绘就“花卉蘑菇鳜鱼肥,桃花流水乡村美”的创造新篇。
黄陂区的“头雁队伍”正在全区502个行政村全面起飞。上一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261.05亿元,居武汉新城区首位,乡村发展活力十足。
■ 用政策 强保障
激活“能人经济”
“回乡创业,是我作过最正确的决定!”黄陂区姚家集街道杜堂村第一书记葛天才满怀感慨。杜堂村曾是一个无人问津的“空心村”,如今烟花秀、电音节、古装巡演及露营烧烤等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让杜堂村声名远扬。
葛天才回乡,堪称姚家集街道“引凤还巢”的经典样本。他一头扎进家乡建设,把散落的土地、闲置的资金、外流的人才进行整合,创旅游综合收入近3.3亿元,让144个贫困户脱贫致富。
近年来,黄陂区开展“在外能人大走访”,广发“英雄帖”,建立1500人的能人信息库,因村选人、因人定村,选派502名创业能人、技术能人、管理能人、文化能人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创办160余家企业,让超2.5万名村民在家门口就能端上“就业饭碗”。
黄陂区更把目光投向长远未来,悉心培育村级发展“生力军”,先后约200名潜力无限的后备人才脱颖而出。
■ 抓基层 强堡垒
壮大党员骨干力量
“党建引领的‘双育’计划,给咱党员充了电、加了油,往后领着大伙干,心里更有底了!”黄陂木兰乡姚岗村返乡创业带头人彭磊畅交流培训收获时如是说。
黄陂区“双育”计划以农业产业基地为依托,打造木兰森林农场、刘小丫农场等集党性教育、技能培育于一体的现场教学点5个,通过多轮培训,500多位农村骨干党员满载而归,成为乡村振兴“先锋官”。
与此同时,黄陂区还打造了蔡以忱陈列馆、吴光浩旧居等32处红色现场教学点,依托区委党校开设专题培训班,淬炼党员队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聚力形成“组织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党建新格局。
在沿河村,“一个党员帮三户”成为暖心服务法则,10名党员牵手30户群众,定期上门“唠家常”,精准解决60余项生产生活难题。“围炉夜话”连办9场,党员群众围坐畅聊,揽获意见17条。
“头雁”风采>>>
蔡家榨街道凤凰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龚志军:
“我要为家乡做点事,带着乡亲共致富”
走进凤凰寨村,茶叶满山,荷叶、稻花飘香,平整的柏油路在村子里蜿蜒,一栋栋白墙灰瓦的小楼点缀在满眼葱翠中,居民安居乐业……
谁也想不到,这里曾是武汉市级重点贫困村。近年来,凤凰寨村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走出了从“贫困村”到“网红村”的“涅槃”之路,先后荣获“湖北省生态村”“湖北省文明村”“湖北省卫生村”等荣誉。
改写凤凰寨村命运的关键人物便是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龚志军。“早些年村里中青年大量外流,不少土地撂荒,我就琢磨着,得为家乡出份力。”2018年,龚志军响应政府号召,毅然决然回到故乡凤凰寨村,开启逆袭之旅。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走马上任后,龚志军极为注重党员队伍引领作用,推行“党员志愿服务”,那句“有困难不要怕,随时给我打电话”的承诺,喊得底气十足,桩桩件件落到实处。27名党员亮出服务清单,6个志愿服务组火力全开,1000多张代办连心卡架起党群“连心桥”,1200余次志愿服务暖人心扉。
“咱村种荷花莲藕那是由来已久,每到盛夏,荷花摇曳生香,莲子颗颗饱满,游客纷至沓来,打卡采摘,热闹非凡。”带领乡亲共同致富,龚志军瞅准“国企联村”机遇,联合周边4村组建凤凰片区联合党委,整合片区资源,以武汉来仪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载体,携手武汉金控集团,深挖土特产潜力,十余种特色农产品“破土而出”;无抗绿色土鸡养殖试验基地别具一格,现代化运营、自动化生产一气呵成;凭借近郊优势,农产品长驱直入中心城区供销网络,入驻“武供销”“长江严选”“武邮购”等热门平台,还与武汉市委统战部、地铁集团、华工后勤管理公司牵手合作。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80万元,180余名村民家门口就业,梦想成真。
在龚志军及全体村民不懈努力下,近年来,凤凰寨村村民人均增收2.7万元,农旅融合大道越走越宽,乡村振兴活力满满。
木兰乡青石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建勋:
“党建引领产业兴,村民口袋鼓起来了”
坐落在木兰山东北麓的青石桥村,宛如一幅静谧而充满生机的田园画卷。这里是黄陂区木兰乡的一个典型乡村,以茶叶和水稻种植为主导产业。
“过去,我们的村子面临着分散经营、规模小、效益低的问题。”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建勋回忆道,“通过党建引领,我们找到了发展的新方向,产业兴旺起来,村民的口袋也鼓起来了。”
近年来,青石桥村积极探索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整合村级资源,成立武汉木兰青石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面积700亩,种植水稻、油菜、玉米等作物。其中村集体占股51%,以支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走出一条“党建引领、合作社带动、群众参与”的产业发展新路子。
在陈建勋的带领下,青石桥村不仅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成功转型,还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特色乡村振兴之路。今年合作社种植精品稻700亩,产量10万斤,收入70万元。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现已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跑好乡村振兴接力赛的强力“引擎”。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陈建勋说,这里种植的大米富含锌元素,产量大、品质好、附加值高,村生产的稻米已经注册了“木兰青石桥村”商标,还与武商超市等达成合作协议,实现了市场化经营销售,进一步提升了村水稻产业的生产总值和村民收入水平。
此外,青石桥村还携手科技公司,共同打造了数字生态乡村,通过调整农产品的品种、品质、品牌和品相,提升竞争力,推动农业创新发展。
“现在,我们用实际行动描绘‘富春山居图’,让每一位村民都能享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实惠。”陈建勋说。
文/图 张艳伟 朱壮
【编辑:姚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