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开国上将刘震子女讲述先辈事迹:没坐过飞机的空军司令,指挥部队击落美机26架

新闻中心 > 武汉频道 > 要闻

2024-12-18 07:24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鄂东北孝昌县观音湖畔,刘震将军纪念馆坐落于青山秀水间。步入其中,一架飞机模型旁,抗美援朝时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战绩表尤为醒目:1951年3月,志愿军空军领导机构正式组建,刘震任司令员。仅1951年9月25日至27日三天,他就指挥空军第四师击落美机26架、击伤8架。毛主席看到战报后,写下“空四师奋勇作战,甚好甚慰”的批示。而在担下司令重任之前,刘震甚至连飞机都没有乘坐过。

  近日,长江日报与湖北省档案馆联合摄制的《档案里的湖北开国将军》微纪录片第二季主创团队专访开国上将刘震之子刘卫平、女儿刘玲玲,聆听湖北籍开国上将刘震“威震长空”的故事。

  开国上将刘震。湖北省档案馆 供图

  从陆地到蓝天

  他带领年轻的志愿军空军激战长空

  刘震于1950年10月由陆军39军军长调任为中南军区空军司令员,11月调任东北军区空军司令员,志愿军空军组成后又兼任志愿军空军司令员,率领年轻的中国空军从鸭绿江畔飞向抗美援朝的战场。

  对于此次新的任务,刘震在《刘震回忆录》中写道:“从参加红军到解放战争结束,近二十年来,仗打了不少,指挥过步兵、炮兵和坦克兵,但从未指挥过空军作战。空中战斗是什么样子、怎样组织指挥,对我还是个谜。”

  刘震将军纪念馆。王熠卓 摄

  中国空军成立仅一年多,就与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空军短兵接战、长空争锋。刘卫平说:“对手美国空军不仅在飞机数量上占有很大优势,而且飞行员很多是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飞行过上千小时。而我们的飞行员多是从陆军挑选出来的,飞行训练时间多的不过上百小时,少的仅仅几十个小时,无论装备、训练、作战经验都与对手相差甚远。好在志愿军飞行员个个英雄虎胆,敢于在空中拼刺刀。”为了鼓励飞行员勇敢作战,刘震定下了“从实战中锻炼,在战斗中成长”的作战方针,规定每打一仗下来,必须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具体到每一个飞行动作、每一次协调配合,打一仗要提高一次。如今,人们在参观北京航空博物馆时可以见到机身上画着实心和空心五角星飞机——那是飞行员击落、击伤敌机的战绩标志。刘卫平介绍,这也是父亲的“小发明”,一方面及时总结、激励战友奋勇杀敌;另一方面威慑战场上的对手。王海、张积慧、刘玉堤、赵宝桐等立下赫赫战功的空军一级战斗英雄的机身上都画了不少红星,他们都出自刘震指挥的志愿军空军。

  丹东是人民空军的战斗起飞地。刘卫平介绍,在丹东志愿军空军指挥所指挥部,父亲参与指挥志愿军空军对美军空军作战,持续了一年半多的时间,“他指挥作战虽然取得骄人的战绩,但是我军的损失也不小,父亲曾为此伤心了很久。那时候我父亲的作战指导原则也是让大家支援战友、掩护战友”。

  在刘震指挥下,年轻的中国空军逐渐成长。志愿军空军惊人的作战能力迫使当时的美空军参谋长不得不承认“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世界上主要空军强国之一”。

  从大别山到东北黑土地

  他参军第三天就打了胜仗

  刘震1915年3月出生于大别山境内的湖北孝感小悟乡刘家嘴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刘卫平介绍:“父亲是家中独子,小时候读了四年私塾,后来回家帮着干农活、学手艺养活自己。鄂豫皖建立苏区时,又上了两年的正规学堂。”六年的读书经历,加上在赤卫军中受到的实际教育,使刘震逐渐认识到“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才是真正为穷人打天下的队伍”。

  刘震上将之子刘卫平接受记者采访。王熠卓 摄

  1931年10月,刘震参加红军后被分配到陂孝北县游击大队的第三天即投入战斗。这场战斗中,16岁的刘震抓获了两名俘虏,还缴获了两支枪。“父亲当时没有枪,手里的武器就是大刀和长矛。他缴获了两支枪,部队分给了他一支。”刘卫平说。

  从此,刘震在战斗中锻炼成长。17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9岁担任团政委,21岁担任师政委,30岁被任命为纵队司令员……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刘震被授予上将军衔,时年40岁,是开国上将中年纪第二年轻的。

  刘震素以“敢啃硬骨头”的顽强战斗作风而享誉军内外。解放战争中,在东北战场上,他作为司令员率领的东北野战军二纵,打得敌军望风而逃,被誉为“东北猛虎军”,在黑土地上以善于打大仗、硬仗、恶仗著称。

  刘卫平介绍,抗日战争胜利后,父亲与黄克诚、洪学智等人一起率领新四军三师从苏北挺进东北黑土地。来到东北后,他的部队乃至整个东北人民自治军曾面临极度的困难局面。在“建立巩固的军事政治根据地”指示的指引下,三师一面分兵进行剿匪,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一面整训队伍,提高战斗力。后来,部队改为东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刘震任司令员。该纵队组成后,先后参加了四平保卫战、三下江南战役、东北冬季攻势、辽沈战役等。后被改编为39军,刘震任军长,随即参加平津战役,之后南下,39军因为战功显赫,被称作“王牌军”。

  而在刘卫平看来,父亲最干净利落的战斗就是在平津战役天津前线。父亲指挥39军115师、117师,在东北野战军特种纵队、炮五团两个营和工兵的配属下,从天津西部的西营门向东突击,44、45军从天津东部的民权门、民族门向西攻击,数小时之内就攻破南运河上的金汤桥,将天津市区“拦腰折断”,完成穿插分割、全歼守敌。人民解放军历经29个小时便实现了天津解放,其中,刘震的39军打了一场干净利落的胜仗。

  3个月两度负伤

  他被战友亲切称为“歪嘴子政委”

  今天的人们在纪念馆、纪念册或影视里看到刘震上将的形象都是英气十足、风度翩翩的模样。其实,他还有一个“歪嘴子政委”的绰号。数十年的艰苦征战留在刘震身上的伤有五处之多,每次负伤都诠释了一代战将的勇敢与坚强。

  “父亲无论在基层当战士,还是作为将领都没怕过死。”刘卫平回忆,父亲的“歪嘴”源自一次枪伤。父亲曾和他说起过,1935年4月在陕南的一次战斗中,他的右颏被敌击伤,好在是当时手枪子弹不如步枪子弹的穿透力,又被几颗牙齿抵挡,没有危及要害,却给父亲脸上留下永久的伤痕,说话时嘴巴有点歪,被战友们亲切地称为“歪嘴子政委”。

  刘震上将之女刘玲玲接受记者采访。王熠卓 摄

  仅仅时隔3个月,在1935年7月的袁家沟口战斗中,刘震再度负伤。“这一次受伤可能是父亲负伤最重的一次。他当时追击陕军警卫旅旅长的卫队连长,两个人在搏斗时挨了一枪,子弹打在他左臂上,后来他的两根手指再也伸不直,新中国成立后评定的是三等甲级残废。”刘卫平说。

  战场上,刘震指挥千军万马连战连捷,在战友和家人看来,生活中的刘震又是一个颇具趣味的人。他好新奇、喜欢新武器、善用新战法,即便在艰苦的战争年代,他也总是穿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我母亲说过,新中国成立后,父亲无论多忙两个星期要理一次头发,每天在上班之前都会将胡子刮得干干净净。”刘卫平笑着说,“父亲衣着得体、很讲卫生,所以他有‘潇洒将军’的美名,战友们一直到他老年时还在这样叫他。”

  远去的将军,永恒的星光。刘震的爱国精神和奉献精神影响着家人和后代,红色基因代代传承。刘震之女刘玲玲说:“父亲给我们子女留下的最珍贵财富就是他身上的优良传统。他是一个特别温和又特别认真的人,对亲属、对子女要求都特别严格。”

  在先辈的影响下,刘震家中儿孙辈尽量多做些对社会有益的事情。刘震子女曾资助孝昌县小悟乡10个家庭的学子10年。如今,这些学生有的正在上大学,有的已经参加工作。

  (汤华明 叶飞艳 通讯员王尹芹)

  【编辑: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