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一个种一个卖,兄弟俩“造”了条草莓采摘路

新闻中心 > 武汉频道 > 要闻

2024-12-22 19:24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12月20日,当长江日报记者来到武汉市黄陂区王家河街道的“木兰红”草莓小镇时,数个大棚里郁郁葱葱草莓叶下,却只看到零星的几颗草莓。看到记者的疑问,王俊也是满脸“幸福的烦恼”:“上周六正式开园采摘,游客太多了,一下全摘光了。这个棚里还是因为要拍视频宣传片,特意留了一点,不然可能一个都不剩。”

  5年前,黄陂长轩岭街道的“80后”小伙王俊举家从北京返乡创业,从事了近20年电商工作的他,营销思维活络。哥哥王三兵此时已在黄陂种了10多年草莓,是有名的草莓种植大户。兄弟俩一个会种,一个会卖,两家人一起来到火塔公路开始一次新的创业。

  从传统种植批发到旅游采摘、电商销售

  20多家草莓种植户被引到这条公路边

  王俊返乡创业后,用电商思维销售草莓。长江日报记者郝天娇 摄

  “大城市难留,还是决定回乡创业。”为了解决孩子的上学问题,2017年,王俊结束了从事近20年的家用纺织品电商工作,从北京返回老家黄陂。

  “回来后还没想好干啥。有一天,我去哥哥的草莓种植基地玩,发现他的草莓种得很好,大棚里满眼都是红彤彤的,虽然每年都销售一空,但跟北京等大城市一比,其单价很低。”凭着多年的电商销售经验,王俊一眼就发现了其中的问题:哥哥他们这些草莓种植户的草莓质量没的说,但统一批发销售给果行,利润的大头都被果行赚了。

  “自己去直接销售,对种植草莓的农户而言也不现实,既没有渠道,也没有人力。”王俊开始在黄陂各个种植基地、旅游景区转悠,当他来到火塔公路时,不由眼前一亮。

  王俊的哥哥王三兵已经种植草莓15年,经验丰富。长江日报记者郝天娇 摄

  作为黄陂最著名的旅游公路,火塔公路是前往木兰草原、木兰水镇、野村谷、木兰玫瑰园等景区的必经之地,每逢双休和节假日,沿线车水马龙,堵车常见。此前,公路沿线已经在打造旅游采摘项目,桑葚、葡萄、黄桃、蓝莓等采摘园总是人流不断。然而,入冬以后,最当红的草莓却不见踪影。

  王俊盘算着,草莓的采摘期从每年12月一直到次年5月,正好填补这里水果采摘的空白,要是把草莓带到这条街道上,身价肯定能比原来基地的销售高很多,就地采摘销售,还能省去人工分拣、运输等成本。

  2019上半年,他与哥哥王三兵流转了火塔公路沿线近500亩土地,将原来的草莓基地搬到了这里。不出意外,当年冬季首批草莓就供不应求,每个双休日都人满为患。

  “价格好很多,今年的草莓采摘价格是50元一斤,比销售给果行至少翻了一番。”王三兵笑着告诉长江日报记者。

  看到哥俩红火的草莓基地,来自长轩岭街道向家咀村的亲戚朋友也纷纷加入。如今,火塔公路沿线“十里长路”已有20多家草莓种植采摘基地,总规模已达2000余亩,成为黄陂最大的草莓种植基地。

  除了做采摘销售,王俊也没有放弃自己的老本行,他将草莓放到“十八风味”“狮山云仓”等武汉电商平台上,专门针对社区进行直销。

  “这20多家草莓采摘基地的线上渠道都由我统一销售,大家不仅不愁卖不出去,还能卖个好价。谁家的草莓卖光了,还可以卖别家的,再也不会出现‘有人货不够,有人卖不动’的问题。”王俊说。

  卖不掉的小草莓有了新销路

  “标准化”草莓卖得越来越好

  王俊正手持大小不一的草莓向记者讲解。长江日报记者郝天娇 摄

  除了将草莓从传统批发销售变为采摘售卖,王俊还将原来销售纺织品的工业标准化思路带到了草莓地里,推行草莓种植、售卖“标准化”。

  在火塔公路边有一块“木兰红草莓小镇”的红色标牌,走进草莓大棚,只见大棚里吊着一个个小瓶子,正在进行均匀地吊喷施肥。标准化的种植,让草莓的亩产量从3000斤增加到3500斤,产量增长约20%。

  实施标准化种植后,王俊兄弟俩的草莓去年批发售价为18元,比一般批发价高出3元,仍供不应求。王俊对自己种的草莓品质充满自信,武汉昼夜温差大,草莓口感更加脆甜。

  火塔公路沿线的木兰红草莓小镇。长江日报记者郝天娇 摄

  王俊弯腰摘下好几个大小不一的草莓,拿在手中向记者介绍:“草莓要分级售卖,18至25克之间是大果,15至18克是中果,15克以下则是小果。”

  无论是采摘还是卖给果行,消费者都偏爱饱满的大果,而小果几乎卖不动,只能烂在地里。而现在,王俊他们将小果分拣出来,专门供应给需要草莓的蛋糕店。这一招一下就解决了小果滞销的问题,每周仅供应给仟吉蛋糕店的草莓就有600余斤。

  “不仅仅是小果,现在我们连尾果都‘一果不剩’”。王俊告诉长江日报记者,有一年采摘季后,他跟哥哥去果行卖最后的尾果,结果果行只收3元钱一斤,连王俊他们的路费人工都算不过来。王俊决定亲自参与草莓加工,他们在草莓季末就会请人来基地,将草莓尾果进行分拣、清洗、速冻,再供应给草莓加工厂。如今,兄弟俩正在筹备自己再来办一个草莓加工厂。

  如今,木兰红草莓小镇年产量达200吨,综合年产值逾1800万元,常年吸纳周边3000户人次村民“家门口”务工。

  (长江日报记者彭仲 郝天娇 通讯员李环)

  【编辑:符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