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陈浩然 通讯员张娅菲
活动现场。
12月21日,武汉科技馆第7期“遇见•科学大师见面会”在科技馆2楼序厅举行。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特聘教授,武汉传媒学院特聘教授,湖北省文化旅游发展顾问,湖北省政府文史馆馆员兼国学院院长,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客座教授刘玉堂,为现场观众带来主题为“追寻楚脉”的精彩分享。武汉科技馆副馆长魏彦出席活动并作大师推介。
六个成语 讲清楚“楚脉”
“楚脉”是什么?刘教授从“楚国八百年”的宏阔历史出发,将“楚脉”概括成六个成语:筚路蓝缕、大象无形、一鸣惊人、上善若水、九死未悔、一诺千金。刘教授进一步解释,“筚路蓝缕”是进取精神、“大象无形”是开放气度、“一鸣惊人”是创新意识、“上善若水”是和谐理念、“九死未悔”是爱国情结、“一诺千金”是诚信品格。
五个典故 沉浸式感悟“楚文化”精神
“‘筚路蓝缕’一词出自《左传》,讲述的就是楚国由一个方圆五十里的小国,发展成为问鼎中原、方圆五千里强国的故事。”刘教授表示,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需要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不断进取的精神。“筚路蓝缕”精神现在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
“九死未悔”出自爱国诗人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刘教授讲述了屈原与武汉的故事。被流放的屈原在武汉龟山、东湖之畔留下了足迹。他的诗作也成为了诠释爱国主义精神的代表作品。
“宁要季布一诺,不要黄金千两。”刘教授提到了季布“一诺千金”的诚信品格。诚信,已成为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刘教授介绍,“名列前茅”也是源自楚国。楚国军队行军时,前哨如遇敌情,则举茅草发出警报。“优孟衣冠”,讲述的春秋时楚国著名演杂戏的鼻祖优孟,模仿他人的故事。
刘教授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史实,带领大家穿越到数千年前的楚国,用一个个耳熟能详的故事,重现历史名场面,结合研究中的思考与感悟,深刻剖析了楚文化所蕴含的精神特质,让现场的观众沉浸式体验了楚文化的独特魅力。
四十载求索 盼楚脉传承与创新
刘教授潜心史学研究已有40余载,出版著作20余部,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撰写、主编的《荆楚文化志》《世纪楚学》《长江文明之旅》和《长江之歌》分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第九届湖北省优秀社科著作一等奖和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曾赴海内外多所顶尖大学从事学术交流,担任央视大型人文纪录片《楚国八百年》《三国的世界》《长江之恋》和《读书的力量》学术顾问暨主讲嘉宾,是当之无愧的学界翘楚。
现场观众抓住难得的机会,与刘教授面对面交流。幸运观众获得了刘教授签名的书籍《楚脉千秋》。刘教授分享了书中的一段话:“楚文化是古老的,它的青春和迟暮都在两三千年以前,因而成为周代荆楚地域的主体文化;楚文化也是长青的,它是秦汉以后荆湘文化特别是湖北文化的源头和主干;楚文化还是时新的,人们有幸同它相识还不过百年光景。”希望有更多的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楚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活动现场。
——互动问答——
现场观众:还有哪些成语与楚文化相关?
科学大师:据研究,与楚国直接相关的成语有86个,间接相关的成语有372个。
现场观众:我是湖北广水人,作为楚国人感觉很自豪,请问广水市有没有和楚文化相关的?
科学大师:贰国,位于今湖北省广水市境内。春秋中期被楚国占领。历史人文有义阳三关、孝子碑等等。
现场观众:楚国的天文学方面有何建树?
科学大师:楚人在天文学、数学等方面贡献巨大。如在天文学颇有建树的屈原、甘德等等。
“遇见•科学大师见面会”是武汉科技馆于今年暑期隆重推出的品牌活动,旨在讲好科学家故事,弘扬科学家精神,培养公众尊重科学、热爱科学,营造全社会追科学之星、科技之星的生态。活动邀请各专业领域的院士专家学者到科技馆分享科学家科研路上的故事、经历等,让科学大师与观众进行面对面的深度交流,激发公众对科学的兴趣与好奇心,增强社会对科学家的尊重与理解,共同营造一个尊重科学、崇尚探索的社会氛围。
——你知道吗——
►楚文化,公元前11世纪末至公元前3世纪末,长江中游地区一个诸侯国——楚国人民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实践中创造、传承并发展的文化,它发挥着巨大能量,影响着此后、当今乃至未来中华传统文化的走向和发展。
►楚脉,楚文化的血脉、根脉、文脉,是楚文化精神的标志象征,是楚人的意志信念和价值取向。
▷互动话题:聊一聊你最崇敬的科学家,如果有机会和TA面对面交流,你想问科学家什么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值班总编辑 蔡早勤 值班主任 徐嘉潞 值班编辑 王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