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2月26日讯(记者刘晨玮 通讯员杨璐)“您家对社区还有什么建议?”“这里不再是泥巴地,我们锻炼更方便了,希望以后休闲娱乐设施再多点。”25日,硚口区易家街道宜美社区的居民正在北区5栋旁的休闲区使用健身器材,社区社会组织的志愿者吴国清和范天云走到旁边,和他们打招呼,并征集意见。
志愿者吴国清和范天云向居民征集意见。记者刘晨玮 摄
此前,休闲区是片泥地,碰上雨天,一踩一脚泥,影响居民使用。今年8月,志愿者们注意到,向社区反映,很快社区将泥地改成软胶地面。这一变化正是吴国清等人推动实现的。
宜美社区所在华生汉口城市广场三期属于还建房小区,2019年起,居民陆续入住小区。记者了解到,在社区6000多位居民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三成以上,居民文娱团体多在小区外的路边空地聚集练习。
今年5月,在街道指导下,社区将一处办公用房改造成全区第一家社区社会组织网格孵化基地,邀请居民文娱团体来这里活动,通过规范化程序孵化成为社区社会组织。5支队伍入驻后,社区按规范流程进行社会组织备案登记,记者看到,100多名团队成员均为60岁以上退休居民。周一至周五的白天、晚上,5支队伍可轮流到孵化基地开展培训、会议、排练等活动。
“有场地、有空调、有音响,更多老人愿意加入团队”,社区常青树艺术团团长吴国清说,成员们主要爱好唱歌、跳舞,自从入驻,成员从最初的10人发展到近20人。
社区举办大型活动时,会向社会组织发出邀请,得到了积极响应。柔力球队队长肖腊梅说:“社区给了这么好的场地,社区有需要,我们也应该站出来。”
志愿者参加社区周边商户的消防安全巡查活动。记者刘晨玮 摄
在社区引导下,常青树艺术团成了社区文明宣传志愿服务队,柔力球队成了社区暖心关怀志愿服务队,越来越多社会组织转化成社区志愿者队伍,成了社区开展治理工作的帮手。
哪栋楼堆放的杂物要清理、哪个指示牌需要更换、哪一户的独居老人近期没外出应派人上门……志愿者们在社区活动时注意收集各类线索,向社区及时反映。吴国清说,碰到问题,社区会召集大家讨论解决方案,大家有商有量,解决效率更高。
社区有需要,先找社会组织志愿队伍的负责人,由他们在群里发通知,记者看到,吴国清在群里一吆喝,志愿者们在下面接龙“抢”任务,“有时报名的人太多了,还得排队”。
社区副主任孟浩说,这些志愿者也是居民,做起街坊工作更得心应手,自从有了他们协助,一些工作顺畅多了。
“社会组织网格孵化基地像纽扣一样,把居民和社区扣在一起。”社区书记孙振亮介绍,在华生汉口城市广场三期南区的老年人服务中心里也改建了一间社会组织孵化活动室,期望吸引更多居民,通过引导社会组织发展为志愿者队伍,带动更多居民加入社区治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编辑:王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