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月3日讯(记者刘克取 通讯员武小青)“11天后,我将以老师身份站上讲台,为小朋友们讲课。”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志愿者、会计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大三学生荣欣怡神情兴奋,1月14日,她将走进武汉市江夏区光谷青年之家青少年公益托管寒假班,为小朋友们讲解《小小面塑师的财商启蒙》这一特色课程。
1月2日,在2024年武汉市青少年公益托管结营仪式上,《小小面塑师的财商启蒙》等10项课程入选2025年武汉市青少年公益托管重点课程项目库,所在高校团委与团市委现场立项签约,1月14日起将在全市190个寒假托管班全覆盖实施。
2025年武汉市青少年公益托管重点课程项目签约现场。长江日报记者 刘克取 摄
《小小面塑师的财商启蒙》课程是专为小学生设计的财商教育课程,通过非遗面塑这一富有趣味性和文化特色的艺术形式,引导孩子们在动手制作面塑的同时,学习基础的财商知识,掌握理财智慧,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现代美育理念的融合。
据项目指导老师赵达骋介绍,课程内容分为理论与实践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解货币发展与来源等财商小知识,并传授面塑的基本技艺;第二部分则让孩子们制作和售卖面塑作品,运用学习到的财商知识开启自己的“面塑创业之旅”。
为了这堂特别的启蒙课,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志愿者们做了充分准备。他们深入研究青少年财商教育的需求和特点,编制了一套系统且易懂的财商知识体系,并积极探索将其与面塑艺术有机融合的创新路径。同时,为了加强体验,志愿者还积极参与面塑体验课活动,亲身感受面塑艺术的魅力,深入学习面塑技巧,为课程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公益托管不仅是志愿服务,更是一份社会责任。我们希望为孩子们带去欢乐和知识,让他们在假期中学有所获。”此前,荣欣怡曾多次参与财商教育类志愿服务活动,授课风格生动有趣。“看到孩子们因为学到了新知识而开心,因为克服了困难而自信,都让我更加坚定了继续投身公益教育的决心。”
2024年,25所高校330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暑期公益托管。长江日报记者 刘克取 摄
武汉是全国最早开始实施青少年公益性托管项目试点的城市之一,早在2009年,团市委就牵头组织开展了青少年寒暑假社区托管项目。今年,武汉市将重点发挥“大学之城”科教人才资源优势,用好“青年化”师资,引导大学生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为儿童青少年提供丰富多彩、专业优质的托管服务的同时,为在汉学子搭建社会实践的平台,实现青少年、大学生与社区之间的共赢发展。
图为重点课程项目库
【编辑:王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