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月7日讯“以前物业费120元一年,我一直不愿意交。现在物业费涨了10倍。我却第一个举手欢迎,不仅带头交,还劝大家一起交。”
1月7日上午9时,在武汉市蔡甸城关正街社区克拉公馆小区住了10年,从未交过物业费的张阿姨来到小区物业办公室,主动交付了全年1280元的物业费。
一居民正在缴纳物业费。周佳玲 摄
被称为小区“钉子户”张阿姨主动缴费,这是为何?她喊来邻居们,大伙七嘴八舌对长江日报记者讲述了小区近年的变化。
克拉公馆小区地处蔡甸老城关老商业地带,建于2014年,常住居民240户,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的问题小区。
一驾车居民主动竖起大拇指。 长江日报记者张衡 摄
今年73岁的小区居民龚冬梅说,原小区物业由开发商运营,物业费最初120元一年,后来涨到240元,虽说一平方米只要几毛钱,大伙也不愿意交。
“小区就是一栋27层住宅楼,每层13户,4部电梯供大家出行。以前却有两部电梯长期停摆,另外两部时好时坏。”龚冬梅告诉长江日报记者,那个时候得天天爬6楼。
家住19楼的张杏荣除了担心电梯停摆,还担心二次供水水泵出故障。“水泵两三个月就坏一次,物业不管事,没三四天修不好。家里常备两个装满水的水桶,还会买一箱饮用水存着。”由于物业服务质量差,居民们天天跟物业公司扯皮,都不愿意交物业费。
克拉公馆小区的变化从2018年开始,经蔡甸街道党工委协调,正街社区和四方通物业对小区实行物业共管,小区逐步接通了水电“一户一表”、平整了坑洼路面,修理了电梯。2022年底,小区防高空抛物摄像头实现全覆盖,闲置8年的地下车库也顺利启用。
“起初对新物业也不太信任,当我们看到物业的3名保安师傅,大夏天穿着短裤,在车库里淌半米深的臭水清理垃圾,感觉这个物业公司靠谱。”龚冬梅说,自从地下车库启用后,停车问题基本解决,“老城区停车位紧,以前子女回来看我这太婆,要在小区700米外才能找到停车位。现在车直接停地下车库,一个月只要30元停车费”。
去年,小区将二次供水水泵全部换新,张杏荣将家里水桶捐给了物业。“水桶用不上了,在家占位置。不如捐出来给保洁用”。
社区志愿者为居民写对联。 长江日报记者张衡 摄
克拉公馆小区环境变好了,物业运营成本也高了。小区物业公司数据显示,2024年,小区物业运营成本50万元,净亏损40万元。自2018年入驻,物业公司7年亏损超过730万元。“小区要实现良性循环,恢复自我造血能力。”蔡甸街道党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去年11月,一场居民投票在小区里举行,居民共同商议物业费提价一事:由一年240元的物业费提升为每月每平方米1元。190户居民参与投票,181户居民同意上涨物业费。
四方通物业经理刘峰介绍,去年12月底开始征收今年物业费,10天时间里已有40多户居民缴纳了一年费用。预计今年物业费收缴比例超过八成,实现收支平衡。
“根据小区功能型党支部挨家挨户收集的建议,今年小区将安装门禁系统,提高小区绿化,增加休闲座椅等基础设施。探索小区电梯广告等盈利手段。”刘峰说,物业公司每月运营账目全面向居民公开,接受居民监督。
(长江日报记者张衡 通讯员周雄 陈爱青 参与采写:周佳玲)
【编辑:符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