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长江日报推出《让孩子们在操场上玩一刻钟》报道,三位来自教育战线的武汉市人大代表,在长江日报两会直播间讨论中小学课间活动时长该不该延长到十五分钟话题,引起会场内外强烈反响,报道经长江日报微信转发后,阅读量超过10万人次。
报道推出后,有家长反映,一些学校要求孩子下课不能去操场,连十分钟都玩不到。也有老师认为,不让孩子去操场是因为孩子多一分钟在教室外,就多一分安全风险。
2024年3月,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疾控局联合印发通知,该通知作出的6项部署中特别强调要确保中小学生课间正常活动。
家校应该如何形成合力保证孩子们的课间活动时间?9日,长江日报记者继续邀请各界人士就此展开讨论。
家长:学生课间去操场玩被“点名批评”
李女士是一位一年级小学生的家长,她说,她的孩子因为课间跑到操场上玩,被校园大广播“点名批评”。
“学校要求所有年级的孩子下课后都留在教室休息,只有上厕所才能离开教室。如果被巡查老师发现在操场玩,就会被学校的大广播点名。”李女士说,她不赞成学校这一做法,“玩是孩子的天性,何况是一年级的孩子”。
陈女士的女儿正在上初中,她遇到的情况是拖堂挤占了课间时间。陈女士说,女儿回家告诉她,上节课拖堂五分钟,下节课提前五分钟做课堂准备,有时一整个上午都没有休息。同学之间氛围不活泼,很“内卷”。
报道评论区里还有不少类似声音。网友“猴子爱俏皮”说,“我记得我们小时候下课是想玩就玩,想休息就休息,整个学校可以到处溜达,还可以认识别的班级的同学”;网友“秋叶源”说,“重要的是让孩子能够到操场上来。现在不是时长问题,是学校不让孩子出教室门”;网友“棒球”说,“先让孩子们能下楼吧,哪怕晒晒太阳也好。”
老师:孩子离开教室一分钟就“多一分风险”
“低年级孩子去操场少,怕一些高年级孩子跑撞倒了出现安全事故。”网友“Carol”说。
“课间学生意外事故,请家长不要找学校老师的麻烦!这个是关键!”网友“如沐春风”这样评论。
来自黄陂区的一位小学班主任深有共鸣。她说,几百名孩子在一起玩,难免有磕碰。但部分家长在孩子受伤时,一味地找老师“讨说法”,她对此很困扰。“现在,老师们下课不敢回办公室,生怕孩子出事。还有孩子的午托、晚托,任务还是比较繁重的。多重压力下,课间活动越来越难以放开手脚。”
“高年级的学生还存在教室高,10分钟时间不够的情况,很多孩子干脆就不出去休息。我的孩子现在三年级,班上已经有很多近视的‘小眼镜’了。”市人大代表、蔡甸区汉阳一中教务处主任蔡艳说。2023年,她曾就这一问题提出延长课间休息的建议,但延长带来的安全风险仍难以忽视。
专业人士:家校合力保障课间正常活动
“合理引导孩子的行为可以减少受伤。课间活动正是孩子学习保护自己、保护他人的时间。”市政协委员、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少儿病区科主任、高级心理治疗师马筠说,“课间十分钟是孩子大脑休息恢复的时间,不可缺失。孩子可以在课间活动时多进行分组游戏,在小组里学会团结,学会。家长也要在日常生活里教育孩子不伤害他人,要保护自己。”
有网友在评论中提出,“下课多五分钟就给老师增加了五分钟风险,建议请家长志愿者下课来轮流看护。”这一办法是否可行?
蔡艳认为从实践层面出发不太可行,家长也不是专业人员。“家校要形成合力。学校要从多个层面加强安全教育,家长也要学会理性看待和接受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磕磕绊绊,这也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家长、老师都要跟着孩子一起成长。”
市人大代表、湖北忠三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冬静建议通过政府统筹、部门牵头及学校配合,为中小学配备专业心理辅导资源,面向教师和家长,同步开展专业培训,帮助他们深入了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与特点,提升科学沟通技巧。
在报道评论中,还有网友建议补齐体育教师队伍,补齐场地器材,学校对体育教师、班主任、跟班教师做好分工排班,明确职责,合理计算工作量。
(长江日报记者秦璟)
【编辑: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