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一季度集中开工吹响“冲锋号”,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占比近五成

新闻中心 > 武汉频道 > 要闻

2025-01-13 07:16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1月12日,随着一声开工号令,全市235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建设,吹响了新一年全力拼经济、奋战开门红冲锋号。

  此次集中开工项目投资体量大、关联度高、带动作用强,涵盖高端装备制造、光电子信息、民生保障等多个领域,超过10亿元项目占总投资额的76.7%,产业项目占比近六成。

  市发展改革委表示,我市将坚持项目为王,实干为先,用足用好国家增量政策,持续掀起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抓好项目的热潮,全力搞好项目建设第一棒,确保开门红、开门好,以新气象新作为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

  1月12日,2025年一季度武汉市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现场。 记者高勇 摄

  超10亿元项目51个壮大新质生产力

  此次集中开工主会场是位于江夏区海康威视武汉智慧产业园项目,占地面积425亩,总投资30亿元。长江日报记者现场看到,该项目已平整场地,正进行临建施工准备,主要建设厂房、仓库、综合楼等,项目建成后预计年生产LED屏和智慧消防等各类产品总计约1500万台。

  产业园区(中心)是现代产业空间布局的体系平台,支撑着现代产业体系集群发展,有力地推动武汉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在新洲区集中开工现场,位于双柳街道的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星谷科创中心建设项目,总投资28亿元,主要建设展示中心、多功能服务、研发、高端孵化等,通过构建产业生态体系,打造为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引领区、人产城融合发展的新示范。

  记者梳理发现,此次开工235个重大项目总投资2346.6亿元中,超过10亿元的重大项目51个,总投资约1800亿元,占全部投资额的76.7%。其中,产业项目154个,总投资1389.7亿元,占总投资59.2%。

  “新质生产力不断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占产业项目近50%。”市发展改革委负责人称,融通汽车氢能产品产线及运营平台、海康威视武汉智慧产业园、武汉宏海新一代智能制造创新生产基地项目等一批项目实施,将有力拉动我市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制造、光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活动现场。 记者高勇 摄

  高速开工促进武汉都市圈高效协同

  今年,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引领武汉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开工建设武汉至黄梅高速公路武汉段,加快武汉枢纽直通线、武咸快速通道天子山大桥等项目建设。

  1月12日,位于长江新区武汉至黄梅高速(武汉段)项目进行了集中开工。该项目总投资约127亿元,线路长度约40.7公里,全线按照双向6车道标准建设,计划工期为3年。建成后,将在沪武、沪蓉高速公路之间形成一条新的射线快速通道。

  “武汉加速推动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链接优势,在持续建强大通道、大枢纽方面频频发力。”武汉发展战略研究院相关负责人称,沪渝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武汉至黄梅高速公路开发等项目开工,将有力促进武汉都市圈高效协同,加快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

  与此同时,全市各区竞相发力、全力以赴,抓项目促投资。统计数据显示,四大开发区项目占比近40%,引领带动作用持续发挥;中心城区、新城区项目各占30%左右,形成你追我赶的势头。其中,此次开工项目总投资排位靠前区分别为东湖高新区、蔡甸区、临空港开发区、江夏区、长江新区。

  活动现场。 记者高勇 摄

  基础设施及民生项目占比超四成

  据了解,本次开工项目体现对社会民生的拉动作用。基础设施及民生项目达81个,投资金额为957亿元,占总投资额超四成,覆盖住房、医疗、教育、生态等重点民生领域,比去年同期大幅提升。

  位于武汉经开区的武汉爱莎国际教育(二期)项目总投资20亿元,主要建设学校功能建筑,建成后,通过引入国际教育机构,汇聚高层次专家人才及家庭群体、推动地区服务业升级;位于黄陂区武汉市第六医院盘龙城府河院区项目按照三级综合医院建设标准,设置床位500张,将有效满足盘龙城当地近50万人口的就医需求;位于东西湖区府澴河流域南部排水渠道综合整治工程,将新建北湖泵站、排水闸,综合治理16条沟渠,有效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提升排水防涝能力。

  据悉,这些民生项目建成后,将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提升武汉的承载力、吸引力,加快打造韧性、宜居、智慧城市。

  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将充分发挥投资压舱顶梁作用,全力以赴抓经济、稳增长、促发展,形成“上下齐心谋项目,抢前抓早引项目,铺天盖地上项目”的浓厚氛围,全力推动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见效,以高质量的项目建设支撑全市高质量发展。

  (长江日报记者陈永权 通讯员刘海东 陈璐)

  【编辑:姚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