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湖北建支点,武汉打头阵

新闻中心 > 武汉频道 > 要闻

2025-01-16 07:41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省两会代表委员热议:

  湖北建支点 武汉打头阵

  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明确要求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支点就是事关战略全局的支撑点、中心点、关键点,在区域发展上快于、好于、强于其他地区。

  湖北建支点,武汉打头阵。“全力做大经济总量”“加快完善城市核心功能”“提升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今年省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围绕此话题展开热议。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打头阵是应有责任担当

  “作为超大城市、湖北主引擎、英雄城市,武汉在全省发展大局中的地位至关重要。”省人大代表,武汉商学院党委书记、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孟武康说,过去的一年,武汉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预计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1万亿元,发展增速居副省级城市前列。

  孟武康表示,站在新的发展台阶上,更要持之以恒推进转型发展,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系统提升开放枢纽能级,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努力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武汉更大的贡献。

  “抢抓机遇,勇挑大梁!”省政协委员、湖北省楚商联合会秘书长蹇宏说,支点建设对于武汉发展来说,是重大责任,也是重大机遇,武汉好,湖北才能更好。

  蹇宏表示,武汉打头阵更要加快转型发展,把过去改革开放的“沿海”搬到武汉,持续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内陆开放高地。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省政协委员、湖北大学旅游学院教授胡芬认为,武汉经济地位、区位交通、文化地位都决定了武汉在湖北发展大局中地位特殊、责任重大。以文旅事业发展为例,武汉是知音文化的发源地,英雄城市、红色资源名扬海内外,这些都是武汉在全国、全省地位的体现。

  经济实力达到新量级

  要进一步提升产业能级

  “2024年,天河机场旅客吞吐量在中部地区率先突破3000万人次,重回中部第一;花湖枢纽货邮吞吐量突破100万吨,增速全国第一。”省两会上,省政协委员、湖北机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忠禄分享了这一好消息。

  省政协委员、湖北机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忠禄。

  武汉处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和中部地区崛起两大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交汇地。李忠禄说,武汉要加快把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链接优势,依托得“中”独厚的区位优势打造航空客货运“双枢纽”,使“双枢纽”成为畅通“双循环”的主动脉。

  服务全国全省“所需”,需要进一步做大城市能级,提升武汉“所能”。省人大代表、武汉科技大学副校长董丽杰说,武汉实现经济实力达到新量级,要进一步提升产业能级和产业竞争力,追求更新更优,不断壮大产业集群,成为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发展高地。

  省人大代表、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武汉科技大学副校长、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董丽杰。

  纵观我国31省(区、市)重点产业规划,几乎全部省(区、市)将新材料、前沿材料列为发展重点。董丽杰建议,武汉应在关键战略材料上攻坚,重点布局光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柔性智能材料等重点领域,发挥新材料对我省五大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未来产业的支撑作用,加速我省产业突破性发展。

  省政协委员、长江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萌曾多次前往武汉都市圈沿线调研走访。他谈到,打头阵,武汉要在引领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围绕五大优势产业形成紧密联接、分工有序、特色鲜明的区域产业集群,进一步增强对武鄂黄黄的辐射带动力。

  省政协委员,长江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湖北省长江国际商会会长刘萌。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

  让创新要素更高效融合

  “科技创新是现代化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只有让创新要素更高效地集聚融合,才能更好地服务区域发展。”省政协委员、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李锡玲对这一点深有感触。她表示,湖北正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靠什么打头阵?近年来,武创院围绕光电子信息、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通过链接国内外创新资源,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北斗七星式成果转化体系,已形成一批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创新成果。李锡玲坦言,“正是这种坚持不懈的创新实践,让我们看到了湖北武汉在全国科技创新版图中的独特地位。”

  省政协委员、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院长助理兼经开医院院长胡钦勇也认为,科技创新是现代化发展的发动机,但创新之路绝非坦途。“从无到有的过程中难免挫折,但方向正确,就能走得更远。”

  胡钦勇建议,武汉应吸引海内外高端人才,加速打造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的高能级平台,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破题城市能级跃升。

  如何才能更好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实现1+1>2的效果?省人大代表、武汉岱家山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邓培认为,关键在于创新加速器这一推动机制,特别是“人工智能产业加速器”的建设。

  “真正支撑成果产业化阶段的关键平台,就是产业创新加速器。”邓培认为,武汉完全有条件在构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生态体系”上走在前列,坚持创新驱动,成为科技创新中心和高地。

  (长江日报记者陈永权 李佳 汪甦 通讯员耿尕卓玛 文飞飞)

  【编辑:王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