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代表委员热议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紧贴产业需求,加快光谷科创大走廊建设

新闻中心 > 武汉频道 > 要闻

2025-01-18 07:20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用好中央新一轮支持武汉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政策”“加快光谷科创大走廊、东湖科学城建设”……在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许多代表委员关注到科技创新的表述不少落脚在武汉。

  武汉如何在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当好龙头、走在前列?省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展开热议。

  龙头企业要主动“出题”

  在支点建设中,武汉如何当好龙头、走在前列?

  “报告中给出了其中之一的答案:要在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发力。”省政协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院长、湖北光谷实验室副主任唐江认为,在加快提升发展能级、速度、质效和后劲的同时,武汉应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中心的引领作用。而这必须依托科技创新和人才集聚,加速创新成果转化,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以用为导向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同等重要。”在唐江看来,武汉拥有众多高校,尤其在工科方面优势明显,这为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加速‘双一流’工科建设的进程中,要紧密贴合产业需求,形成从高级技工到研发人员的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唐江认为,在以应用为导向的发展模式下,这种人才梯队的构建,将为武汉的科技创新源源不断地注入动力。

  唐江提出,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要主动“出题”,面向国际前沿,更清晰地提出有竞争力产品的技术需求。高校和科研院所则应围绕核心技术和关键器件展开攻关,全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对新技术的支持,唐江期望能够实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模式。企业与高校合作,需要敢投以及具备前瞻性。政府通过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推动技术转化为产品,以此形成三方协同的创新模式。

  科技成果如何从“实验室”走进“生产线”?省人大代表、武汉岱家山科技企业加速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邓培认为,提升创新转化体系的整体效能,“就是要构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生态体系,打通‘转化—孵化—产业化’循环链条。”

  邓培建议,政府要从创新政策、创新平台、创新氛围和创新服务四个方面统筹发力,做强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平台,场景创新促进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创新加速器、高水平技术经理人队伍等服务支撑,切实优化创新生态,为聚集创新人才与资本,推进创新转化体系的整体效能提升。

  “引育留用”高水平人才是关键

  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武汉新进站博士后1500余人,较2022年增长超过25%。

  “创新驱动本质是人才驱动,创新引领关键靠人才引领。”省政协委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学院院长龚强介绍,武汉作为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创新高地,要以打造全球高端人才重要集聚地为目标,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的引领作用,推动“人才—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建设高水平人才集聚平台,引育留住高层次人才是关键。”龚强表示,高层次人才是促进科技创新的关键力量,要努力做好高层次人才的“引—育—留—用”系统工作,加大金融对人才的支持力度,着力培育一大批战略科学家、高水平创新团队和优秀青年科技人才。

  龚强建议,以高层次人才为引领,带动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构建“人才引领科技、科技推动产业、产业吸引金融、金融助力人才”的良性循环。

  “要发挥人才第一资源作用,培养近悦远来、宜居宜业的人才生态。”省人大代表、武汉华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科研所所长白娟表示,在制定人才政策方面,要坚持需求导向,精准施策,明确所需人才的领域、层次和数量,实施“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战略,确保人才引进有的放矢。其次,要深入推进产教城深度融合,围绕本地主导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合作,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构建人才服务产业发展的全链条体系。

  “要强化规划引领,因地制宜规划布局若干各具特色的环大学创新发展带,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强化人才配套设施建设,增强人才吸引力。”白娟表示,这次省两会她带来“关于支持打造汤逊湖科创大湖区、加快建设武汉南部科创大走廊”的建议,加大对汤逊湖组团政策、资金、人才等支持,将汤逊湖组团打造成为科技成果孵化、科技项目落地、创新人才聚集的高地。

  加大新兴产业的场景应用力度

  在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武汉也要当好龙头、走在前列。

  如何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省人大代表、航天行云科技有限公司主任设计师双炜建议:“要加大商业航天场景应用力度,加速卫星数据与服务交易平台扩展和推广,优化‘卫星数据生产’到‘数据应用服务’全流程的商业模式,需要加紧让卫星‘下地’,多方共同打造更多应用解决方案。”

  2024年,由航天行云牵头建设的武汉市卫星数据应用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提供服务,平台向全国提供卫星数据和卫星应用产品,大大降低卫星的应用门槛。

  双炜介绍,在这一平台基础上,企业应用“AI+卫星遥感”智能监测技术,研发出了满足耕地保护、城市水务和湖泊监测、数字农业监测等实际需求的信息化系统。“依托武汉在科技、人才、教育方面的独特优势,我们正持续探索以人工智能和空间信息应用为核心的数字经济模式,加快转型发展。”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也是新质生产力。省政协常委、民盟湖北省委副主委、武汉大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雷爱文说,以他熟悉的化学与分子科学领域为例,武汉正依托武钢集团、中韩石化等龙头企业,加快推动石化产业向深度炼化一体化、关键战略新材料、精细化工新材料方向转型,发展势头良好。

  “如果能够将电合成新技术应用到万吨级的大宗化工产品的制造上,将能在武汉率先实现绿色电能应用。”雷爱文介绍,他目前正在努力推动电合成新技术产业化。

  (文:长江日报记者汪甦 李佳 陈永权 图:长江日报资料图)

  【编辑:符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