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新春走基层丨非遗传人开直播,教你煨一罐美味汪集鸡汤

新闻中心 > 武汉频道 > 要闻

2025-01-20 19:05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大火炒,小火煨”,煨足五六个小时。在武汉市新洲汪集街的汉森汤馆二楼的直播间里,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汪集汤”的制作技艺传承人汪汉生,正在将自己的非遗技艺教给众多直播观众。“很多人通过直播学习了我的手艺之后说:没想到自己也能做出这么美味的鸡汤。”汪汉生开心地告诉长江日报记者。

  在新洲汪集,民间煨鸡汤至少有200年的历史,这罐“团年汤”也是武汉人年夜饭餐桌上的一道大菜。汪汉生正致力于通过电商平台,将这项技艺广为传播。

  每天从早忙到晚

  当天订单当天发

  精心煨制6小时,新鲜出炉的鸡汤。

  临近春节,沿着汉新公路进入新洲区汪集街范围,空气中就弥散起带着回味的鸡汤香。沿街数十家门店,家家后厨热气蒸腾,人影绰绰,浓郁的香味就从这里起源。

  春节将至,连续10多天,汉森汤馆里直到夜间10时还在忙碌,上一拨食客结账离店,又不断有新一批进来。老板汪汉生既要招呼客人,又要兼顾一炉等待出炉的鲜汤,那是早已被人预订,连夜要赶着发货的。汪汉生虽然面有疲惫,但难掩内心的喜悦。

  年饭桌上不可少的香浓。

  “要用瓦罐煨,用当地深井水煨当地土鸡,一年至一年半的母鸡最好。”说起汪集鸡汤制作工艺,一下把汪汉生拉进回忆:“汪集鸡汤家家户户都能自己煨,虽然口味不尽相同,但大体上传承了汪集汤的传统技艺。”

  1月19日中午,专程从武汉来汪集喝鸡汤的食客万朗评价:“这汤的特点:汤香、味浓、肉滑。”

  在汉森汤馆,每只鸡都要经过6小时的煨制,才能成为一罐合格的汪集鸡汤。“每一炉汤出来,都要达到我记忆中妈妈的味道,我才满意。”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汤馆从清早8时开始忙碌,一直要到晚上8时,才能满足一天经营所需的产量。从一个月前开始,更是每天从凌晨5时忙到晚上10时后。

  让非遗技艺通过直播平台传播

  把非遗技艺传播到千家。

  汪汉生从1998年开店经营,起步没多久,就经历了惨烈的市场“乱战”。“那时候全武汉有1000多家‘汪集鸡汤’,其中不乏滥竽充数的。一口大锅,一次性炖几十只鸡,火候不到,口味不足,就使用添加剂调味”。

  汪汉生没有去“赚快钱”,而是一直坚持在传统技艺上提升生产效率。“我自己申请专利的煨汤炉,保持传统工艺的同时一次能煨多罐汤,现在已经升级到第四代。”而作为非遗制作技艺传承人,他还萌生了另一个想法,将“汪集汤”这项非遗技艺,通过线上传授给更多人,让非遗文化能在千家万户被继承发扬。他在经营店面之余,开始通过视频直播等方式传授汪集鸡汤的制作技艺。

  每一份鸡汤都精心控制品质。

  叶志旺是汉森汤馆的老顾客,作为土生土长的汪集人,他对这家汤馆的历程十分清楚:“汉森汤馆原本两层楼都是卡座和包房,近年来,二楼改成电商直播间。”

  汪汉生向长江日报记者表示,传统文化之所以传承,是因为优秀的东西总会被人不断追逐。

  (文:长江日报记者蔡爽 通讯员王林军 周英勇 图:通讯员周英勇 )

  【编辑:符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