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新春走基层丨两代人接力炸圆子,汉阳“来喜”飘香50年“还是那个味”

新闻中心 > 武汉频道 > 要闻

2025-01-23 20:07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我叫陈来喜,今年65岁,来喜元子店名取自我的名字,街坊们都喊我圆子大王。”见到不熟的客人,陈来喜常这样自我介绍。

  1月22日中午11点,汉阳江堤中路汉博佳园小区来喜元子私房菜馆临街包房,陈来喜大女婿张浩将一筐筐圆子、酥鱼块、藕夹等“年味菜”摆上案头。小女儿在窗口外支起一面价格表。年货窗口开始了一天的营业。

  夹圆子、称重、打包……陈来喜大女儿陈娜在窗口里“转”个不停。张浩的手机来电铃声不断,有预订圆子的,也有预订餐馆年夜饭的。

  身穿厨师服的陈来喜看着子女们忙碌的身影,人来人往的老街坊、老食客抬头看了一眼酒店招牌上“始于1975年”字样,感慨地说:“50年了,大家还是喜欢这个味。”

  陈来喜大女儿陈娜正在为顾客装圆子。记者张衡 摄

  把兴趣当事业,55岁也不迟

  “老板,圆子10斤,真空袋装,我发贵州的朋友。另外装5斤,自己吃。”市民李女士走到窗口前,向陈娜挥了挥手。

  “一年见一次,今年又来了。”陈娜见到一年未见的老朋友,一边打着招呼,一边喊来妹夫:帮这个姐姐,把圆子拎到车上去。

  陈来喜向张浩讲解炸圆子技艺。记者张衡 摄

  自2015年来喜元子私房菜馆开业,李女士每年这时如期而至。在李女士看来,来喜家的肉圆外皮酥香、肉质鲜嫩,肥瘦恰当,口感有弹性。

  1975年,时年15岁的陈来喜初中毕业回到长江边的江堤乡向阳大队。那年村里开挖鱼塘,陈来喜跟着一位老师傅学手艺,服务工人饮食。

  22岁那年,陈来喜也承包起鱼塘,但村里谁家办红白喜事,他都乐意去帮忙。“经营鱼塘是主业,帮村民做菜是兴趣,一个月总有两三次。圆子猪肉馅,选村里土猪。鱼肉,自家塘里的草鱼。”

  “向阳大队圆子好”这句话,随着来村“吃酒”人的口口相传下有了名气。每年春节前,也成为陈来喜最忙的时间,“汉口、汉阳街上的开车过来买”。

  随着城市变迁,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向阳村也于2010年划入城中村改造的范围。陈来喜告别了渔民生涯,搬进带电梯的还建房里,村里也为其办理了社保拿起退休金。

  “以前湾子里支桌子办酒,现在都去大酒店。老街坊碰面,时常会提及圆子,想尝以前的味道。”

  退休5年后,陈来喜在大女儿陈娜的建议下,拿出存储的拆迁补偿款,盘下小区外的店面,办起餐馆。

  “以前办鱼塘为了生计,现在开餐馆是将兴趣当作事业,55岁也不迟。”陈来喜说。

  放弃30万年薪,主厨女婿给岳父当学徒

  菜馆后厨操作间,张浩把肉馅放入搅拌机内,然后双手不停,加入了葱花、姜末、胡椒粉等调味料,等到开动机器搅拌后,陈师傅则观察肉馅的色,根据其变化不时地加入清水。

  市民在来喜元子私房菜馆前排队买圆子。记者张衡 摄

  乒乓球大小的肉团,放进滚烫的油锅后“滋滋”作响,炸至金黄后捞起,冒着热气的圆子散发出缕缕肉香。

  陈来喜用筷子夹取一颗圆子,品尝后打出分数:基本及格。

  “干了20年星级酒店厨师,炸圆子也学了7年,还过不了爸爸这关。”张浩笑着说。

  2017年,张浩放弃五星级酒店主厨30万年薪的工作,回到来喜元子店。“厨师辛苦,怕爸爸年纪大,身体吃不消,选择回来帮忙”。

  当大厨的张浩擅长粤菜、融合菜,家常菜让他重回学徒。他说,以前烧工艺菜,讲究菜品美观、可口。现在烧私房菜,更注重口味,“如炸圆子看似简单,厨师都会。但炸出好圆子,很难,食材配比、面浆加水,每一步都是学问”。

  岳父对食材要求甚高,让张浩颇为钦佩,他说:“猪肉选用蔡甸土猪肉,晚上预定,凌晨屠宰,第二天上午供应商送到。有一次,预定的400斤猪肉,爸爸一眼瞧出是隔夜猪肉,拒收。”

  “爸爸告诉我,炸圆子是个小生意,卖的是货真价实,卖的是信任。”张浩说。

  近段日子,张浩原来的大厨同事,餐饮圈朋友,也纷纷到店里购买圆子,“朋友里既有亚洲名厨,还有鄂菜大师,大家尝了都说好。我非常受鼓舞”。

  随着春节临近,来喜元子私房菜馆6张大桌很是紧俏。张浩说,有顾客早在去年11月份就预订了。

  (长江日报记者张衡 通讯员黄璜 谭莹)

  【编辑: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