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聚力建支点 夺取开门红︱拉动7000吨大船翻越堤坝,国内首创船舶反拉下水系统提前开工

新闻中心 > 武汉频道 > 要闻

2025-02-04 18:55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2月4日讯 2月4日,中铁科工轨道公司江夏生产基地里,电焊岗上火花四溅。不远处的车削设备缓缓转动,削出一圈圈铁花。车床之间,机加车间班长陈汉龙和工友一起蹲在设备前,盯着正在加工的巨大零件。

  “设备是自动化的,蹲着看图个安心。毕竟这是我们第一次接触船舶系统制造,团队要齐心协力,保障顺利合格交付。”陈汉龙说。

  陈汉龙正在查看图纸。

  班组已经开工两天,三班倒不停工。叮嘱工友继续关注设备情况,陈汉龙起身去看图纸。经过反复翻动的图纸已经有些卷边,搓了搓沾上油污的手掌,陈汉龙将其放在工具台上,俯身查看数据。

  陈汉龙介绍,他们正在生产的是一套国内首创的船舶反拉下水系统。目前通用的侧滑式、倒滑式下水系统,需要把船厂建在水边,涨潮的时候生产就会受限。而这种船舶反拉下水系统,能把长150米、重7000吨的绿色多功能大型船舶拉上堤坝,再横穿堤坝拖行至水中。如此一来,船厂选址就不再受地理位置限制,让大型船舶的生产制造更方便。

  “这套船舶下水系统体量较大,包含陆侧斜船架、水侧斜船架、牵引滑轮系统、摩擦式绞车系统、电控系统等,零件都是根据项目要求定制化生产的非标品。虽然此前没有船舶系统制造经验,但我们每年生产20多套盾构机设备,非标品加工经验丰富。目前看来,可以保障零件100%合格交付,制造精度控制在毫米级。”陈汉龙说。

  零件生产工期紧,陈汉龙与工友提前开工。

  加紧生产制造零件并分批验收后,这批零件就要送往宜昌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园进行安装和交付。

  “为了做好这一项目,公司全员已经连续奋战一年多时间。”中铁科工轨道公司江夏生产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

  2023年底,中铁科工轨道公司注意到不少大型船厂开始转型智能化、定制化船用设备,还有许多小船厂还在使用羊皮筏子下水,都到了转型发展的关键期。看准新的市场增长点,企业耗时一年多谈下这笔项目,承担滑道下水系统设备以及园区内80余台起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和调试工作,并针对性研制了同步控制系统,通过数据算法分析、预处理,将整体上实现下水系统的高度智能化,大幅提升作业效率。

  “项目成功交付后,将助力打造长江中游绿色智能船舶全产业链生产基地,为内河航运绿色低碳发展贡献制造力量。”该负责人介绍,近几年,企业发挥非标定制化设备设计生产能力,主动转型找突破,来自“跨界”市场的订单量,已经达到企业业务的一半以上。

  (记者秦璟 实习生徐晨希 通讯员路远馨)

  【编辑:姚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