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2月4日讯(记者夏奕 通讯员高梓健)“请问,武昌火车站地铁站的E口怎么走?”暖阳下的中山路与张之洞路路口,戴着白色警帽、白色手套,穿着反光背心,佩着齐齐整整全套装备的交警刘五桥一直站在斑马线上。从山东来武汉游玩的胡先生凑过来问路,刘五桥熟练地指向一个方向,“往那边走,直走过去就能看到了,地铁口很醒目”,拖着行李箱的胡先生致谢后匆匆离开。
刘五桥为前往武昌火车站的旅客指路。记者夏奕 摄
这是刘五桥守在武昌火车站与宏基客运站旁的第17个春节。4日是正月初七,也是上班人的最后一天假期,中午12时,宏基客运站迎来省内客流的到站小高峰。刚从嘉鱼坐客车抵达宏基客运站的余女士与丈夫、女儿一起,丈夫忙着从客车里取出一个大行李箱、两个大背包,女儿匆匆跑动,刘五桥赶紧弯腰拦住。
“姑娘这么小,还不到我大腿高,千万要跟紧!”发现余女士快步追上了女儿,刘五桥仍不忘叮嘱几句。“谢谢!谢谢!请问,去地铁站怎么走?”余女士一边笑着点头表示会认真看顾女儿,一边又找刘五桥问明路线,接着匆匆奔向地铁站。
武昌交警刘五桥在宏基客运站门前。记者夏奕 摄
“这路边能打车吗?出租车、网约车能不能停在这?”一位操山东口音的汉子刚从宏基客运站走出来,明显对周围不太熟悉,他径直走向刘五桥。“如果叫车,定位在哪更好?”刘五桥细心指点:“这个方向的出租车很多都已经在武昌火车站载客了,你可以去路口的那个方向打车,会比较容易拦到车。”
匆匆的一天,忙碌的一天。这一天,刘五桥和另外3名民警、8名辅警分别在火车站、客运站周围的多个岗位上疏导人流、车流。他们从早7时起就开始忙碌,边站边走边喊,还吹着口哨,就这么一直持续到天黑。
武昌交警刘五桥在宏基客运站门前。记者夏奕 摄
“今年从春节前的小年一直到正月初七,路面秩序不错,人流、车流都没出现大范围拥堵,感觉错峰出行理念深入人心,群众真的在这样做。”指着井然有序的马路,刘五桥说,自从有了便捷的地铁4号线、7号线地下人行通道和人行天桥,路面斑马线上拖着行李箱的旅人明显比往年少了,大家都不嫌远,自觉去走更安全、不与非机动车和机动车混在一起的人行道,“这也体现咱武汉这座城市交通安全意识的大进步”。
宏基客运站这一天也迎来了近700辆班次的省内客运车辆,载客万余人。离车辆下客处最近的大门口,不少拖着行李箱的人有看手机琢磨导航路线的,有等同伴一起找不到对方的,有等待网约车或出租车的,常会影响大客车的进站路线,这里也是刘五桥和同事关注的重中之重。“站到人行道上再看手机!这里有车经过,很危险!”他轻拍着一位低头看手机的年轻人的肩膀,提醒着他站到安全处。因为久站,他的小腿静脉曲张最近又严重了些,他琢磨着今晚回去得再抹一些止痒的药膏。
“不管人流还是车流,我的工作就是让他们都流动起来,哪里不通就疏通哪里,解决了瘀滞,交通秩序自然就好了。过路人向我们咨询和求助,哪里不明白我们就去弄明白,问题解决了,群众心里舒坦了,路自然也顺畅。”冬日暖阳中,刘五桥吹着口哨,打着标准的手势,还在进行中的春运、元宵节后,他还会依然一直在岗。
【编辑:姚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