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聚力建支点 夺取开门红︱武汉经开区工委书记刘子清:全力推动工业经济开好局起好步

新闻中心 > 武汉频道 > 要闻

2025-02-05 07:58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市委常委、武汉经开区工委书记刘子清:

  拉满弓 绷紧弦 铆足劲

  全力推动工业经济开好局起好步

  实干争春早,奋进正当时。市委常委、武汉经开区工委书记刘子清表示,2025年武汉经开区将坚定信心再出发,全面擂响发展战鼓,以竞进有为的奋进姿态,全力以赴抢开局、克难攻坚稳增长,奋力冲刺一季度“开门红”。

  一是精准服务稳链保畅,促进经济企稳向好。密切跟进节后复工复产进度,强化要素保障和供应链保畅,促进重点企业增产达效。定期梳理重点企业排产计划,及时掌握新情况、新变化,有力防范化解影响工业经济平稳运行的不利因素和重大风险。坚持区领导包保重点企业机制,推动各级各类惠企政策落地见效,进一步提升服务质效,支持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二是以招促投以链聚产,持续扩大有效投资。聚焦汽车、家电等优势产业强链,氢能、新材料、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延链,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建链,招引一批优质项目。以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为契机,加快宏海科技、富奥汽车、苏试检测等新签约项目开工建设,做好项目配套服务保障,确保重点项目接续有力,营造稳预期、强信心、促发展的良好局面。力争一季度全区工业投资增长6%。

  三是聚力企业梯度攀高,推进实数融合赋能。开展“创新型育苗”“小进规攻坚”“专精特新成长”等专项行动,强化精准服务,建立200家以上工业企业进规培育库,跟踪新建项目进度,力争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0家。拓展创新数字场景,开展“人工智能+千行百业”行动,新建一批5G工厂、无人工厂、数字孪生工厂。全面发力数字转型,“点线面”一体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动100家以上中小企业参与数字化转型试点示范。

  四是推动产业焕新蝶变,加速释放新质生产力。抢占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新赛道,支持岚图、小鹏、路特斯、奕派等现有品牌增量扩产,加速释放新能源汽车产能,力争新能源汽车占比超过50%。坚持先立后破、不立不破,把燃油车摆在与新能源车同等重要的位置,全力帮助东风本田、神龙等稳产促销,稳住燃油车基本盘。以“汽车+产业”模式带动新能源、软件、芯片、新材料等产业集群化发展,建好以东软为代表的武汉智能汽车软件园、以国电投为代表的氢能科技产业园等8个集中式、专业化“园中园”,构建“车能软芯材”高效协同的“135”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一业兴百业旺”。

  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后程。武汉经开区将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劲头,不断巩固和增强工业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争当全市经济发展“主引擎”,奋力谱写中国车谷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聚焦“135”现代产业体系

  武汉经开区开年干出“二次创业”新气象

  中创新航武汉基地员工们正在忙碌。

  大年初七,中创新航武汉工厂里,AGV自动小车的电机运转声响起了;智新半导体车间里,输送带载着模块不断下线;宏海新一代智能制造创新生产基地已场平。

  “二次创业”一年接着一年干,武汉经开区发展气场不断升腾。就在去年,这里平均每月上市一款新能源汽车,下线了中国新能源汽车首个年产第1000万辆整车,汽车出海同比翻番。

  今年,武汉经开区以“汽车+产业”模式带动新能源、软件、芯片、新材料等产业集群化发展,构建“车能软芯材”高效协同的“135”现代产业体系,确保全年工作开好局、起好步,奋力实现一季度“开门红”。

  中创新航武汉基地。

  不停产“跨年”

  中创新航一手抓产能爬升,一手抢抓订单

  走进中创新航动力电池及储能系统武汉基地三期工厂,长江日报记者看到,AGV自动小车轻盈地举起极卷,替代了人工操作,而产线旁的AGV自动小车则根据系统数据精准地上下料。

  中创新航武汉基地负责人孙敬介绍,这个春节,企业不停产,三期工厂有近千名员工加班加点,一边推动工厂产能稳步爬升,一边抢抓订单,下线的储能电池或将被安装至电网、可再生能源发电站、数据中心等。

  “中创新航武汉基地是集团内产品型号较为齐备、业务范围最全的基地,可以生产电芯、模组、pack等各类电池产品,覆盖乘用车、商用车和储能等各领域应用。”孙敬介绍,目前,中创新航在全球布局了9大生产基地,其中武汉基地规划建设规模位居前三,也是武汉市落地的首个大型新能源电池项目。

  中创新航是全球领先的新能源科技企业,中创新航科技(武汉)有限公司于2021年7月注册成立,注册资本70亿元。该项目规划共分四期建设,总投资额220亿元,建成后将形成年产能50GWh的国际领先的智能化、低碳化绿色工厂。截至目前,武汉基地项目已有三期投入建设。其中,项目一、二期已稳定投产、量产,项目三期产线也已全面投产。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和信息化局负责人介绍,该基地是武汉经开区抢占新能源发展新赛道的战略性项目。作为全球动力电池行业领军企业之一,中创新航为武汉经开区打造自主可控的“三电”供应链,提升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竞争力补上了重要一环。

  中创新航武汉基地员工们正在忙碌。

  订单翻番

  日产2000多只新能源汽车“最强大脑”

  智新半导体有限公司(简称“智新半导体”)生产车间,两条自动化生产线正高速运转。

  “刚刚过去的2024年,生产线满负荷运转,日均产出车规级功率半导体模块超2400只,年产量同比增长两倍多。”智新半导体生产部负责人说。

  车规级功率半导体模块(IGBT模块),是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上的核心零部件之一,被称为新能源汽车的“最强大脑”。

  东风公司旗下智新科技携手株洲中车时代,共同成立智新半导体公司,从事车规级功率半导体模块的研发生产。2021年,智新半导体在武汉经开区建成IGBT模块产业化基地,华中地区首只量产的IGBT模块产品下线。

  “得益于武汉经开区良好的营商环境和系列政策支持,公司得到了快速发展。”智新半导体研发中心负责人介绍,抢抓新能源市场机遇,公司每年研发投入占全年总销售额8%左右。

  就在去年,智新半导体的第二条生产线在武汉经开区投用。半年后,智新半导体二期新产线月度产量超过3.5万只,创该产线投产以来月度产量的历史新高。

  目前,企业产品在比亚迪、岚图汽车、猛士科技、东风乘用车、东风商用车等多款车型上搭载,累计为近百万辆新能源汽车装上自主“大脑”。

  智新半导体相关负责人介绍,2025年客户订单有望较2024年增长近一倍。后续,公司将适时投建第三条产线,以满足客户持续增长的需求。

  (长江日报记者李佳 通讯员武经宣 李奇芮 徐润芝 陈强)

  【编辑:王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