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
如何看待2025年的经济形势?有哪些新动能、新机遇?近期,《云端会客厅》特邀十位经济、产业领域专家学者从扩大内需、科技创新、对外开放、新型城镇化等重点领域进行展望。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
世界经济将会迈入20年左右的上升期
科技创新是解决产能过剩最根本的办法。新产品会催生新的消费热点,产生优质消费,继而会拉动优质投资,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增长,也就是高质量增长。
目前,世界经济迎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出现大量具有颠覆性和革命性的科技成果,比如人工智能、机器人、量子计算、太空探索、太空旅游等。在这些新产品和研发投资的拉动下,世界经济正加速恢复。但由于科技创新的力度不够,近期各国经济又出现了一定的收缩格局,未来将主要依靠新产品来拉动和实现动能转化。
总体来说,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拉动下,世界经济已进入一个新的增长周期,这意味着世界经济将迎来20年左右的上升期,这对中国经济来说也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广东金融学院副校长、中国消费经济学会副理事长易行健:
居民消费增长率有望进一步回升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5年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预计居民消费的增长率将进一步回升,但需要多点发力。
居民消费支出增长取决于收入与净资产增长情况以及对未来收入与支出的预期等多个因素。“两新”和“两重”政策提高投资效益、拉动经济增长与高质量就业的效果如何,将对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以及拉动居民消费起到决定性作用,而居民家庭资产负债表的改善以及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民生性财政支出占比,将从更长期稳定居民消费信心起到关键保障作用。
期待2025年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标志性成果,进一步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全面激发市场活力,全面提升居民消费率,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许光建:
“促消费”和“惠民生”需要更好结合
提振消费是2025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提振消费,需要进一步突出重点,把“促消费”和“惠民生”更好地结合起来,鼓励地方政府结合本地实际进行消费政策创新。
首先要落实并实施好“两新”政策,促进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品消费,推进绿色消费和农村市场消费。同时,要重视对重点群体的消费支持,包括加快建立生育补贴制度,要在现有基础上,构建全国性、覆盖面广泛的生育补贴制度,加大对城乡低收入群体及困难家庭的消费补贴力度。还要更加重视服务消费的发展,鼓励各地通过发放消费券等方式,大力促进文旅消费,满足城乡居民对文化旅游的需求,促进消费结构升级优化。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韦潇:
积极扩大开放有利于对冲市场的外部不确定性
2025年,政府将通过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提振消费需求,拉动生产和投资。
同时,中国作为世界工厂,正向多国开放免签政策,这实际也是中国在向外敞开胸怀交朋友的姿态,有望通过加强与这些国家的贸易往来对抗贸易风险。
我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目前,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型期,面临着一些挑战,国家正通过政策上的调整,增加对高科技行业的投入,例如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有望实现产业转型。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
低空经济将是一片新蓝海
展望2025年,新经济将持续引领经济增长,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将更深入。人工智能将使制造业、服务业全面发展、升级,大数据与云计算将加速推动产业升级。
低空经济则是一片新蓝海,将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无人机技术将在物流、农业等领域大放异彩,提高配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助力精准农业。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的研发和商业化也将加速,有望成为城市空中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缓解地面交通拥堵。
与此同时,首发经济作为消费新模式,将引领消费变革,激发消费热情,鼓励企业不断创新,推出独具魅力的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
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
更强的独创性是中国技术突围的关键
2025年,内需会向好,出口不确定性会提高,楼市会稳,股市会好转,但也不可能“一口吃个胖子”。
在投资领域,要多关注股市中和内需有关的板块,会有高确定性的投资机会。耐心资本正成为国家支持的方向,投资者可能更倾向于价值投资,通过分红来获得回报。
2025年中国经济的成功转型升级,要看两件事:其一,要改善人口结构和对应的收入结构,让年轻人有钱去花。其二,中国科技要从“堆”论文转变为“堆”原创技术,更强的独创性是中国技术突围的关键。
上海华略智库主管合伙人、新兴产业研究院院长陈昌智:
中国式叙事的文创产品将会受到更多欢迎
2025年的经济亮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银发经济。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与老龄化需求相关的智能看护、智能检测等智能产品,以及与老年人娱乐相关的文创产业将会继续爆发。
其二,国潮经济。类似《长安三万里》《黑神话悟空》等体现中国式叙事的文创产品将会受到更多欢迎。
其三,中国式替代产业。中国拥有全球供应链优势和庞大的消费群体,过去处在落后状态的消费领域会不断升级。例如冰雪经济、商业航空航天、未来芯片、AI、半导体领域的国产替代,都将迎来大规模的应用和升级。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理事长、民盟中央参政议政部副部长冯奎:
新型城镇化将释放巨大内需潜力
扩大内需是2025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新型城镇化蕴藏着巨大的内需潜力,在宏观政策当中应该占有更大比重、发挥更大作用。
新型城镇化有三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是推进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特别是要促进和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的住房保障。
二是农村和城市在人口、土地、资金、技术、数据等要素方面,要逐步实现双向畅通流动,释放内需潜力。
三是三类区域将是未来城镇化增长的重点地区:以县城为重点载体的城镇化;冀中南、皖北、鲁西南、豫东南、湘西南等地区城镇化仍将保持较快增长;都市圈同城化需要进一步加速,以此推进都市圈向更高质量、更强承载力的方向发展,在此过程中会带来大量投资机遇,也将加速释放消费潜力。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曾刚:
城市更新将成为城市发展重点
2025年,经济增长继续保持稳健态势。
新质生产力发展再提速。低空经济、自动驾驶、具身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新技术突破将不断涌现,我国有望在量子、空间、合成生物、新材料、能源技术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大众消费将跃上新台阶。在中央刺激消费政策驱动以及地方政府积极扩大内需等因素影响下,基于互联网、智能家居、数字媒体/网络视频/游戏动漫、演唱会、网红打卡点等的新型文旅将成为消费热点。
城市更新成为城市发展重点。致力于保护、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以“留”为主,对城市空间形态和功能进行整治、改善、优化的城市更新将成为2025年城市发展主旋律。
中国信息协会产业互联网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产业互联网创新研究院院长张健:
龙头企业将加速布局产业互联网平台
在产业互联网领域,2025年会有两个关键词。
一是“产业大脑”,其本质是产业互联网平台将加速与优势特色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充分融合。目前我国已有近1000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近1000家粗具规模的产业互联网平台企业。两者融合,可以拉动中小企业订单增长,降低采购成本,为融资带来便利。同时,也将为相关区域带来税收、就业的稳定增长和产业链的发展。
二是“龙头布局”。无论是贸易型还是生产制造型,越来越多龙头企业都将加速布局产业互联网平台,向上游和下游产业链市场延伸。
(长江日报记者常少华 吴曈)
【编辑:王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