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2月7日讯(记者陈智 通讯员武科宣)2月6日,武汉科技创新大会召开。大会现场发布了《武汉市促进颠覆性技术创新实施方案(2025-2027年)》。
颠覆性技术创新具有重塑人类生活、工业生产、商业消费模式的革命性意义,是科技创新的重要突破。
《实施方案》明确了10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其中,“建强武汉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列于首位,明确支持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武创院)加快建设武汉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每年给予武汉中心1000万元运行经费。
为推动颠覆性技术攻关突破和推进颠覆性技术应用场景落地,武汉拿出“真金白银”予以支持。对在“武创源”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中获奖的项目团队给予最高100万元支持。对企业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颠覆性技术项目,市级给予国家拨付资金50%且单个项目最高500万元支持。支持“四首”(首台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首轮次工程流片芯片)市场首用,并择优给予单个项目最高1000万元资金支持。
《实施方案》还明确了工作目标:到2027年,培育颠覆性技术项目200项以上,20项以上进入国家颠覆性技术项目库,在汉落地孵化创新型企业50家以上,建设1个颠覆性技术创新园、3个颠覆性技术和未来产业孵化基地,将武汉打造成为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网络中部核心。
2024年,武汉依托武创院与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共建武汉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打造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网络中部节点,首次举办“武创源”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科技“尖板眼”云集,10个项目在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获奖,获奖数在全国城市排名前3。
“颠覆性技术就是要先人一步、快人一拍。武汉具有丰富的颠覆性技术资源,有发展颠覆性技术的先天优势。”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智库联盟秘书长秦尊文在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武汉应加快打造颠覆性创新的前沿阵地,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近年来,武汉颠覆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长飞光纤自主研发新型“空芯光纤”,颠覆性使用空气纤芯替代玻璃纤芯,打破多项光通信传输世界纪录;去年8月,武创院通过“拨转股”方式孵化的“巨量信息低成本超长寿命玻璃多维存储技术”项目摘得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最高奖,刻写在巴掌大玻璃光盘上的信息,能存储超过10万年。
【编辑:姚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