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2月7日讯(记者刘晨玮)“我们一直盼着食堂开,两荤一素七块钱,太实惠了。”7日上午11点左右,硚口区易家街道舵落口社区幸福食堂打菜窗口前,已陆续有居民排队。
当天的菜是萝卜烧鸭、青椒肉丝和醋熘包菜。居民吴奶奶拿着自家饭盒来打饭,“拿自己家的饭碗更环保”。
工作人员正在忙碌。 记者刘晨玮 摄
1月初,设在东风里熙和苑小区的舵落口社区幸福食堂正式开业,为社区居民提供午餐服务。居民王奶奶告诉记者,她是幸福食堂的常客,基本每天都来。
食堂负责人彭杏介绍,开业以来,食堂每天供应由两荤一素组成的午餐,60岁以上老人购买价格为7元一份,60岁以下10元一份。
为实现餐食供应精准化,避免食材浪费与供应不足,彭杏建了居民群,每天晚上在群里发布第二天菜谱,提前收集居民订餐信息,优化餐食准备数量,确保供需平衡。每天中午,她还会把餐食拍照发在群里,让居民们提建议。
套餐性价比高,进群订餐的居民越来越多,除了老年人,保安、社区工作人员、快递员等也愿意选择在此用餐,用餐时段人气很旺。彭杏翻看着统计表说,“高峰期时一天能卖出近百份,对我们新开业的食堂来说很不错了。”她介绍,根据季节和老人营养需求,食堂方在保证优惠价格时,会合理搭配和定制菜谱,每周会更新菜谱。
居民正在食堂打饭。 记者刘晨玮 摄
舵落口社区范围较大,要从染料新村小区步行到食堂所在东风里熙和苑小区,得走上15至20分钟。
为了方便小区里行动不便的老人,住在染料新村小区的居民熊仕友主动当起志愿者,每天,他来食堂用餐后,会为小区有需求的老人带回餐食,送餐上门。熊仕友笑着说:“邻里街坊的,我也是顺手帮下。”
年前的腊八节,食堂准备了腊八粥,分为有糖和无糖两种口味,并组织志愿者为独居、高龄老人上门送粥,让老人们感受到节日的温暖。食堂的暖心服务也赢得了居民们的真心。彭杏提着一兜青椒告诉记者,“这是上午一位奶奶送过来的,说是自己种的,对我们表示感谢!”
眼看元宵节快到了,彭杏和同事们正在策划元宵节活动,计划在幸福食堂煮汤圆,布置好食堂隔壁的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组织老人们来猜灯谜、品汤圆。
7日中午,熊仕友来到食堂用餐,主动和彭杏提出,要将家里的煮锅拿来,方便工作人员在染料新村小区煮汤圆,让更多居民参与其中。
看着老年人服务中心里已挂起来的彩带,彭杏说,未来,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和幸福食堂会为社区独居、高龄老人群体提供更丰富的上门服务。
中心里还会设置活动室、舞蹈室和日间照料区,方便老年人有个共同交流和活动的场所。
记者了解到,目前,武汉市助餐服务网点采取“1+N”模式推进建设,即1个社区幸福食堂+多个助餐点,即在需求较集中、条件相对成熟的社区建设幸福食堂,在周边社区建设若干个助餐、配餐服务点。去年,全市共有293个老年人助餐点新开业,中心城区老年助餐服务覆盖率近80%。目前,全市老年助餐设施共有800多处。
【编辑:姚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