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牢记嘱托 建成支点丨历史文化街区“动”起来,武汉三镇展现新风华

新闻中心 > 武汉频道 > 要闻

2025-02-11 07:31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惊艳亮相央视春晚后,“跟着春晚游武汉”火爆登场。黄鹤楼、巴公房子、汉阳树公园……从汉口历史风貌区到武昌古城、汉阳古城,三镇的各个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人气火爆,“流量”纷纷变“留量”。

  武汉市正在系统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推进汉口历史风貌区、武昌古城等16个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建设,赓续历史文脉,加快老城新生的步伐。

  跟着春晚游武汉,吉庆街是必逛街区。

  ■ 科创“握手”老房子

  “春晚地标”热度持续攀升

  春节期间,吉庆街、巴公房子、咸安坊、江汉路烟火巷美食街等“春晚地标”热度持续攀升。8天假期,汉口历史风貌区江岸片全域客流达到335.72万人次,同比增长52%,巴公邸、武汉江滩世贸凡象等“网红”人气酒店连续多日爆满。

  近年来,江岸区将汉口历史风貌区作为城市更新的主阵地,不断激活文商旅生态以及产业资源的生机和活力。

  在咸安坊,湖北、湖南、云南三地的非遗文化走进老街坊,百年老里份的传统文化与年轻人热情“对话”;

  在吉庆街,“采莲船”“五虾闹鲇”等民俗活动正轮番上演,曹祥泰、老通城等非遗美食老字号活动不断;

  赏花灯看舞龙,武昌古城吸引八方游客。

  在以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为中心的一平方公里红色街区,聚集了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宋庆龄汉口旧居纪念馆等红色遗址遗迹,来自全国各地的青春面庞在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VR沉浸式观看“八七会议”,走进一个个红色故事……

  游客云集的同时,升哲科技华中区域运营中心、所见数科智慧校园数字化服务平台等一批科创类项目一开年就争相与江岸老房子“握手”。江岸区通过精准导入产业,以空间升级带动产业升级。

  去年6月,岳飞街1号“惟楚荟”创新平台挂牌,成为江岸区与武创院共同打造的高层次人才集聚地。从这栋优秀文保建筑里“飞”出的三大高能级创新平台项目,陆续落地结果。

  武汉中科超级云计算有限公司、中能拾贝(武汉)科技有限公司、长江云通智慧城市科技有限公司已落地汉口历史风貌区。百年平和打包厂变身多牛时尚创意产业园,原武汉市无线电厂成为国家双创集聚示范园区典范——大智无界·空中小镇,黎黄陂路武汉文创谷·飞马旅创业基地,汇聚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近20所高校的数字文化人才。

  春节,汉口历史风貌区咸安坊打卡点聚人气。

  ■ 古韵街巷上新

  昙华林全年游客量超千万人次

  春节假期,黄鹤楼、昙华林、斗级营等成为“顶流”景区,武昌各条古韵街巷人气火爆,全区接待游客262.23万人次,拥有1800多年建城史的武昌古城吸引着八方来客。

  武昌千年古城保护与复兴的步伐已经持续了17年。

  今年1月,武昌区蛇山北坡鼓楼洞城市更新建设项目建设启动,将围绕服装设计展示打造一个文旅商业圈,成为武昌古城内文化产业新地标。该项目分为鼓楼洞、小东门两个节点,串联起黄鹤楼、胭脂路、粮道街、户部巷、昙华林等地标性景点。其中,鼓楼洞节点将引入国棉联盟及国内服装产业龙头企业,联动胭脂路传统服饰产业,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名片。

  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武昌古城接连上新了昙华林文艺小镇项目三期、武昌古城斗级营项目一期等,开街后都火爆异常。

  昙华林。

  昙华林文艺小镇三期打造了一条山顶艺术展览步行街,建设轨道小火车、手扶电梯和步行山道连接昙华林主街,首次推出沉浸式演绎+城墙灯光秀,引入旅岛、叶开泰等品牌,新增户外露营、中医养生、换装旅拍等业态,全年游客量超过1127万人次。

  武昌古城斗级营项目一期开街,华拾书店(全国首家诗词主题书店)、汉酥房、小宋唱片等商户迅速出圈,吸引大批游客前来打卡消费。斗级营项目为独栋式仿古街区,整体规划为三大主题+四大广场,将古城风貌、片区特点和新消费品牌相结合,实现商业、文旅、餐饮“三开花”。

  长江日报记者探访得知,武昌区正在推进得胜桥千年古轴、经心书院等项目连点成片。

  根据《武昌古城得胜桥古轴片城市更新单元》规划,将整体保护修复得胜桥老街,以武胜门遗址公园为引领,营造“一街四段九景”公共文化休闲廊道,打造“一轴千年、昌盛市井”的文化旅游示范区。

  武昌古城中轴线上的历史文化坐标之一——经心书院正在修缮,通过植入历史人文展览、传统书院体验、学术研究交流等功能,塑造以传统书院风貌为统领的特色文化商业街区。

  咸安坊新春非遗大集热闹非凡。

  ■ 古城文化轴古今交融

  汉阳树为武汉文旅新增名片

  2月9日,春节假期后的首个周末,汉阳钟家村翠微路人潮涌动,大量市民游客在一面200米长的打卡红墙前拍照、敲响新年许愿铃。

  发端于汉阳古城的归元庙会,在清代中期就享有盛名,是武汉市唯一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庙会,至今仍在传承最浓郁的年味,在春节8天假期吸引游客约30万人次,新春市集、非遗文化体验、互动打卡等民俗年味活动将一直持续至正月十五。

  记者在现场看到,归元寺的寺前广场整修一新,远洋里商业街区内,春节期间刚刚开业的星巴克咖啡店内坐满游客。虽然街区大部分建筑尚未对外开放,但“荆楚道古今”的特色建筑群外貌已经“现身”,不少游客沿街驻足拍照。

  给“汉阳树”浇水。

  汉阳古城历史风貌区城市更新于2022年启动1800米汉阳古城文化轴建设,以翠微路步行街为起点,建设汉阳树公园等6大景观节点,串联起西大街、显正街两条古老街道,一直延伸至汉阳江滩。

  目前,百年老字号祁万顺已变身“祁遇”商业体,汉商银座更新了食景荟·美食城,迭代钟家村商圈消费新场景。今年,古今交融的文化商业步行街区将逐步亮相,让汉阳古城持续焕新。

  有着1400余年历史的显正街,近年陆续建成汉阳树公园、凤凰山摩崖石刻等多个历史人文景观。汉阳树公园园长梅复传介绍,545岁的汉阳树作为武汉市中心城区最古老的树,多年来深藏闺中无人问津。“新家”建成后,周边环境焕然一新,不仅让市民和游客感到惊艳,更为武汉文旅新增一张自带流量的名片,一亮相就成为网红打卡地。每到节假日,公园日均人流量就达5000人次以上。

  据介绍,汉阳古城内的龟山、月湖、古琴台、晴川阁四大景点正串联成片,全力打造国家4A级旅游景区“知音文化旅游区”。

  (长江日报记者孙珺 杨蔚 肖清清 通讯员吴迪 黄璜 参与采写:张锦涛)

  【编辑:姚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