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春天,勃勃生机正在蓄力、涌动。
“要以转型的决心重塑格局、放大优势,以闯关的勇气打通升级路径,加快形成‘凤凰涅槃、蓄势腾飞’的新局面……”日前,江夏区委六届十三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全区三级干部大会,向全区发出了以闯关精神加快转型发展的动员令。
从农业大县发展为工业强区,向着现代化城区迈进。事实上,江夏撤县设区30年的历史,正是一部在转型中发展、在发展中转型的历史。
“早转早主动、迟转必被动、不转没出路。”新的发展理念、经济结构、产业形态不断催生。站在2025年年初,而立之年的江夏,力求通过转型发展,谋求更大发展,展现更大作为。
01
为何转?
答:转型升级既关乎当前,又关乎长远,
是推动江夏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江夏的转型升级之旅,一直“在路上”。
过去,汽车产业一度占据江夏工业的“半壁江山”,这种“一业独大”的局面伴生着诸多风险,汽车产业产值下滑后必将迎来发展瓶颈。
产业培育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江夏区的主政者很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
近年来,江夏通过产业多元布局、加快创新成果转化、提升城市品质功能等系列举措,实现了向新、向优、向强的增长态势,依托“车光康”主导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智能物联等新兴产业,“331X”产业体系挺起“脊梁”,13条产业链锻强“身板”,新能源、新材料、智能物联“从无到有”,预制菜高位起步、位列全国百强基地28位,量子科技研究院揭牌运行,低空经济无人航空器成功首飞,江夏产业实现从“一业独大”到“多业齐发”的重大变革。
2022年起,江夏从千亿城区出发,连续3年GDP增速高于全国、省、市平均水平,接连跨过三个百亿台阶。2024年经济总量达到1327亿元。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个人如此,城区发展亦是如此。面对不确定的外部环境,审视江夏自身实际,江夏转型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从当前看,经济增长从投资拉动转向需求拉动、产业发展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优化”、创新打法从“传统粗放”转向“专业精准”。
从长远看,一个区域经济达到一定体量后,会在产业结构、创新驱动、要素支撑等方面面临诸多制约。GDP在1200-1500亿元区间的城区面临“产业—功能”发展瓶颈,整体经济受龙头企业和单一主导产业影响较大,资源倾斜与要素配置也面临增量不足、供给不到位等情况。
“今后5年是江夏发展的关键窗口期,我们需要全面转型,从城区为主转为面向城市群、都市圈,在更大范围优化、聚集各类资源,扩张产业服务半径和城市功能半径,重塑增长动力,促进区域发展能级、后劲、质效实现整体提升。”区委书记张斐在讲话中结合国内国际形势,从省市区情出发,深刻阐释了转型升级对于江夏的重要意义,为做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工作明晰了方向、划清了重点。
02
转什么?
答:思想破冰引领转型发展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的大门打不开,转型的步子就迈不开。
这些年,江夏发展的实践证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思路,就能干出实效、取得实绩。
比如,江夏区率先探索设立政府投资基金,奋力打造千亿级“基金丛林”,规模已达到726亿元,深创投、高瓴资本、国投创业等资本“朋友圈”越来越广,返投、跟投、直投等项目“蓄水池”不断扩容,落地返投项目59个、总规模85亿元。
发扬“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精神,数字乡村、政府投资基金、大财政体系等试点连续三年摘得全国典型案例,国资国企、开发区体制机制、政务服务等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三大国企资产规模较改革前增长60%,全省首个政策兑现线上平台“亲清江夏”领跑服务,全市首家涉企增值服务专区推出第一批93项清单,“一次办”“一网通投”“五证同发”等改革实招赋能发展。
与高校院所共建6家新型研发机构,概念验证中心、小试中试平台等载体不断萌发,城市运行、智慧园区、科创金融等场景对外开放,揭榜挂帅、技术经理人大赛等活动链接全国资源,科创供应链平台为2000余家企业开展数字化诊断。
……
思路之变,带动发展之变。三年来,江夏的区域地位、发展能级、创新后劲、城市功能等方面整体跃升,这只“楚天凤凰”实现浴火重生、精彩蝶变。
观念转变未有穷期,社会实践没有止境。
“现实中,一些干部存在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等问题,不仅影响江夏形象,更贻误转型发展。”会议一针见血地指出一些干部身上存在的5种问题,振聋发聩、发人深省。
“对新情况绝不‘简单说不’,对新事物绝不‘轻易否定’,善于从中发现新机遇、新蓝海,法无禁止皆可为,先允许其发展起来,再引导其规范,才能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张斐现场提要求、指方向、教办法。
转型发展无疑是一个复杂、长期和艰巨的过程,每一个具体环节都有新的情况、新的问题,转型的阵痛也不可避免。唯有思想的不断解放,创新实干,与时俱进,才能带来行动的突破,长久立于不败之地。
03
如何转?
答:聚焦“产业转型、城市升级、干部提能”三大主线任务
江夏转型发展之路如何走?会议明晰了方向,绘制了“路线图”。
——以“新质生产力”为牵引,推动产业转型。坚持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向“新”转、向“智”转、向“高”转,全面促进产业能级跃升、科创浓度提升、效率价值攀升。加快产业体系质量变革、加快创新转化效率变革、加快体制机制动力变革。
——做旺“一产”,加快都市近郊农业集约高效;做优“二产”,加快先进制造业集群引爆;做大“三产”,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培育。
——以“人产城融合”为导向,推动城市升级。推进生态环境升级、推进对外开放升级、推进城市品质升级、推进城乡融合升级、推进治理效能升级。
——以“始终走在前”为目标,推动干部提能。以干部的理念、作风提升和工作的方法、标准“提标”,引领带动发展全面转型。
——大兴担当之风、大兴开放之风、大兴创新之风、大兴争先之风、大兴实干之风。
……
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也非朝夕可达,是靠日复一日的积累和不懈的努力来实现。而江夏的转型发展,最大的底气和信心来自于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攻坚克难的精气神。
“在转型闯关的非常之时,须有非常之为。坚持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奔着问题去,迎着困难上,咬紧目标干,不为困难找借口、只为办成想办法。”区委副书记、区长舒贵传在部署工作时,勉励大家只争朝夕加油干,锚定目标全力拼,努力干出转型闯关新天地。
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
当前,江夏转型发展的“动员令”已下达、“冲锋号”已吹响。只要我们敢想敢干、敢为人先,打破坛坛罐罐,跳出条条框框,大胆干、主动转,坚定不移走好转型发展之路,“闯将”江夏必定能蹚出一条新路子、闯出一片新天地。
(来源:江夏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