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聚力建支点 夺取开门红︱铆足干劲 武汉重大项目一线奏响“奋进曲”

新闻中心 > 武汉频道 > 要闻

2025-02-13 20:47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2月13日讯 新春开局,武汉铆足干劲,在支点建设中当好龙头、走在前列。为营造“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热烈氛围,确保一季度实现“开门红、开门好”,武汉一系列重点工程迅速铺开,成为武汉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连日来,长江日报记者探访了武汉多项重大项目建设一线,见证每一处涌动着的蓬勃发展热潮。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先导化合物半导体研发生产基地内,项目负责人表示,团队正以满负荷状态推进,力求早日填补光谷光通信及激光产业供应链。采埃孚汽车制动项目现场,机械轰鸣作响,施工人员正争分夺秒地搭建生产线,该项目将极大提升公司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力。

  “速度与质量并重,我们信心满满!”声通科技总部项目负责人介绍,项目自启动以来,便以高效协同的工作模式加速推进,旨在打造成为行业领先的交互式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与应用高地。得力集团华中总部项目工地同样热火朝天,作为文具与办公用品行业的佼佼者,得力集团正将其在智能制造、智慧办公领域的积累,深度融入华中地区的产业升级中。

  这些重大项目不仅聚焦于高科技、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还注重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旨在构建更加完善的产业生态。据悉,去年,武汉新开工亿元以上招商项目528个,同比增长26.9%,当年签约当年开工项目占比提升20个百分点以上,产业项目到资5868亿元,同比增长11%。

  “今年,武汉将持续打造‘投资武汉’品牌,切实抓好项目落地。”武汉市投资促进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围绕企业合理需求,市投促局将加强要素保障,完善全生命周期服务,常态化帮助解决问题,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确保项目引得进、留得住、长得大。 (记者冯雪 通讯员谢家奇)

  得力集团华中总部:

  预计提前半年投产运营

  项目建设现场。 记者冯雪 摄

  “我们原计划2026年6月建设完成交付的项目,有望比计划提前半年,在2025年底正式投产运营。”2月13日,得力集团华中总部项目负责人周维站在正在建设的厂房前,告诉了长江日报记者这一好消息。

  在得力集团华中总部项目建设现场,两栋厂房和一个仓储物流基地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中。厂房楼顶悬挂着“封顶大吉”的横幅,内部架子工、喷漆工等工人正在紧张作业,机器轰鸣,焊花四溅,到处洋溢着热火朝天的建设氛围。

  时针拨回到2021年,得力集团作为中国文具和办公用品行业的领军企业,正积极从传统产业向文创科技产业转型。“武汉作为华中地区的重要城市,具有便捷的交通区位、完善的产业配套、优越的营商环境和政策,是得力集团十分看重的产业布局要地,最终我们决定在江夏建设得力集团华中总部项目。”周维说。

  去年9月,总投资20亿元的得力华中总部项目在江夏启动建设。这也是建设部负责人应乾波首次来到武汉,并见到了这片即将倾注他心血的土地:项目所在地四周被农田荒地包围,地面上,一半区域堆满了桥墩、桥梁等废弃物,而另一半,到处是淤泥、大塘。

  “得益于相关部门的积极协调与支持,我们仅耗时一个半月就完成了池塘的清淤回填与废弃物清理转运工作。仅仅半年后,项目就拔地而起,四周也铺设上了平整的水泥路面。”应乾波感慨道,以往在其他城市,从拿地到项目正式开工往往需要大约半年的时间,但在武汉,项目开工“零时差”,在去年的12月30日就顺利实现了全面封顶。

  周维谈到,项目从前期考察、互访签约、手续办理到开工建设,江夏区还专门成立得力项目服务工作专班。项目建设过程中,质检站、安检站等相关部门会定期来指导和检查,并提前告知建设标准、运输流程、安全措施事项等。“这些帮助对于外地企业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让我们少走了许多‘弯路’。”

  据了解,该项目占地25000平方米,将包含得力智能研发中心、华中结算中心、华中营销中心等业务板块,届时将容纳500人在此作业,建成后预计实现年产值8亿元。

  2月13日的武汉,气温仍然偏低,但在采埃孚汽车制动产品线升级项目的施工现场,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伴随着机械的轰鸣声和工人的吆喝声,这座现代化的工厂正以惊人的速度拔地而起。项目自2024年9月开工以来,历经5个月的紧张施工,已于去年12月30日顺利封顶,目前正朝着2月28日全面竣工的目标全力冲刺。

  走进施工现场,记者看到的是一座座新型工业化厂房和综合楼,工人们正忙碌地进行着地面处理、屋顶防水、机电安装等工作。项目施工方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王涛戴着安全帽,手持对讲机,正在指挥各专业相互配合有序施工。“春节后,我们已经组织了180名施工人员返岗,元宵节后增加到300人以上,确保项目如期完工。”王涛介绍道。(记者冯雪 通讯员谢家奇)

  采埃孚汽车制动产品线升级项目:

  预计本月底全面竣工

  2月11日,采埃孚汽车制动产品线升级项目厂房内,施工方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王涛在检查施工情况。 记者史伟 摄

  在综合楼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忙着铺设地砖和安装照明设备。来自河南的工人李师傅一边干活一边笑着说:“今年春节一过完就赶回来上工了,虽然辛苦,但看到项目一天天成型,心里特别有成就感。”

  作为武汉经开区重点建设项目,采埃孚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挑战。王涛坦言:“比如道口协调和电力施工周期短等问题,一度让我们很头疼。”但在武汉经开区领导、重点项目办公室、智能产业园和国网公司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这些问题都得到了及时解决。

  “武汉经开区领导多次到现场办公,协调解决难题,为我们争取了宝贵的时间。”王涛感慨道,“正是有了这些支持,我们才能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

  采埃孚项目不仅是一个现代化的工厂,更是一座绿色工厂。据介绍,项目设计初期就引入了数字仿真技术,对工厂布局、设备摆放和物流流程进行了优化模拟,整体效率提升了20%以上。此外,项目还按照国家级绿色工厂标准设计,引入了太阳能光伏系统,年发电量预计达200万度,可减少2326吨标准煤的碳排放。

  在综合楼顶部,一座空中花园正在建设中。王涛指着设计图告诉记者:“这个花园不仅美观,还能改善办公楼的采光和通风条件,为员工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此外,项目还特别设置了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方便员工绿色出行。

  采埃孚集团是全球排名前三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采埃孚汽车制动产品线升级项目于去年8月签署合作协议,9月动工,这也是继去年采埃孚亚太区最大安全气囊生产基地投产、落户研发中心之后,这家世界500强企业再次追投武汉。

  此次升级项目将扩大电子驻车卡钳产能,并新增线控制动卡钳生产线。项目预计2025年投产,达成后电子驻车卡钳年产能实现翻番,预计将达1200万件,线控制动卡钳产能将达200万件。“项目投产后,我们将重点为新能源客户配套制动器,进一步提升采埃孚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力。”采埃孚武汉工厂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徐丹 通讯员谢家奇 蒋秋雨 肖恒)

  武汉⇆鄂州:

  跨城无人公交即将投用

  声通科技展示可体验的无人驾驶公交。 记者高勇 摄

  2月13日,严西湖畔,声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声通科技)的7层总部大楼已经挂牌,门前4辆色彩斑斓的无人公交车格外显眼,隔壁“邻居”是鸿蒙生态创新中心。“目前,一楼展厅已经初步具备接待能力。”武汉声通智产副总经理张尧介绍,楼上办公区域硬装部分预计3月完工,5月完成软装,6月就能正式“搬进新家”。

  “这批无人公交车将在武汉到鄂州的跨城接驳线路上投用,最高时速达40公里,目前正在申请自动驾驶牌照。”说着,声通科技技术部智能网联项目管理经理马健领着记者登上无人公交车。马健介绍,下一步,声通科技将继续与东风、金龙等车企合作,在他们的车辆底盘基础上,用自动驾驶技术做进一步改装。

  走进声通科技总部大楼一楼数智化展厅,记者感觉到科技感扑面而来——机器人“小洛”热情导览,数字人“水生”快速答疑,扫拖一体的自动清扫机器人正在打扫卫生,还能用AI拍照机打卡各地热门景点……在“武汉软件新城智慧园区数字孪生平台”上,园区企业一目了然,未来还将联动无人机,实现快递投送,随时处置突发状况。

  从新总部大楼步行5分钟,便能到达公司的临时办公地。目前有近50名员工在这里办公,其中技术部人员占比超过一半,不少与光谷的合作项目正在加速推进。

  3月底,声通科技参与打造的潮派互动新洲樱花园将开园,景区包含了400亩亲子娱乐旅游景点。武汉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在马上到来的樱花季,游客在景区不仅能体验AR拍照,还有AR全程伴游。”

  总部大楼竣工“进度条”即将拉满,企业从去年底已经启动招聘计划,持续吸纳人才。“我们将基于已有的技术团队基础,在武汉招聘技术岗位和技术团队,成立研发中心的同时,投入资源研究更先进的交互式AI与可信人工智能技术。”该负责人介绍,比如,结合武汉地区的方言特点和行业术语,持续优化语言模型,提高在复杂环境下的识别准确率,让语音识别在专业领域和交流中都能更精准地理解语义。

  此外,声通科技还将与武汉本地知名高校建立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共同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及实验室,设立科研项目以开展前沿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

  去年8月31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后不到两个月,声通科技在光谷设立的武汉总部顺利落地,签约一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并主办了严西湖人工智能论坛、参与了中国光谷人工智能艺术大展等一系列城市活动。

  “武汉地处中国人工智能产业集群的中心点,具有丰富的应用场景。”董事长汤敬华曾在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声通科技将在武汉深入研发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深度参与武汉智慧交通业务开发,优先解决交通管理的痛点,包括道路救援、道路服务、无人驾驶及交通和旅游融合等场景的问题。接下来,还将拓展AI应用场景,引进上下游合作资源,筹建产业孵化基金和并购基金。 (记者陈智 通讯员谢家奇 邵楚天)

  光谷百亿级半导体材料项目:

  厂房半数已封顶,力争年底投运

  夜以继日,先导化合物半导体研发生产基地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企业提供)

  东湖高新区综合保税区高新六路上,塔吊林立,车辆穿梭,热火朝天。2月13日,记者探访“先导化合物半导体研发生产基地项目”,项目部分区域已复工。记者在现场看到,建筑工地上,四座生产厂房拔地而起,两座已封顶,另两座在加紧浇筑。据介绍,整个项目力争2025年年底实现投产运营。

  其中一栋,大片平整的混凝土板面上,钢筋与混凝土紧密相拥,构成坚固的骨架。工人们分布在各个区域,手持工具细致作业,确保每一处都均匀夯实。据介绍,这栋二层结构已完成75%的浇筑量,而三层的浇筑工作也已蓄势待发,建筑材料已整齐码放,塔吊来回吊运,工人穿梭忙碌,为即将开启的浇筑作业精心筹备,一幅大干快上的建设图景正徐徐铺展。据介绍,未来,半导体衬底、外延材料就将自这四座生产厂房下线,有力填补光谷光通信及激光产业供应链。

  而项目中心的一栋10层楼房格外瞩目,顶楼挂有“封顶大吉”的横幅。1月15日,该主楼成功封顶,这一重要的阶段性成果,标志着项目建设进度再次刷新。

  先导芯光电子科技(武汉)有限公司负责人熊威介绍,进入2月,建设节奏持续加快,通过加班、优化施工顺序和重点保障物资供应等,有效控制进度,下一个重要节点将是项目竣工验收。

  据介绍,先导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全球稀散金属龙头企业。2024年3月,该项目落户光谷,投资120亿元建设高端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及芯片产业化基地项目。项目投产后具备砷化镓衬底、磷化铟衬底、锗片、可调谐激光器及其他产品等生产能力。

  熊威介绍,一方面,确保项目按时交付使用。同时,也在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为投产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做足准备,立志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半导体材料及芯片产品。伴随企业加快推动签约项目落地,企业将大力开展半导体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吸引带动更多企业在汉聚集,推动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

  “从3月正式签约,到7月底实质开工,我们亲身体会到了项目服务的‘光谷速度’。”熊威介绍,园区建设专员贴心服务,最终助力百亿级的大项目在短短4个月内“瓜熟蒂落”,“让我们感受到光谷亲商、爱商、懂产业的营商环境。”

  “近年来,受5G通信、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等下游应用驱动,高频、大功率器件需求量增势迅猛,将有效带动高端化合物半导体产业链市场快速发展。”武汉东湖综保区建设专员刘剑介绍,综保区服务专班制定严格时间表,采取招商、开工并行压茬推进模式,195亩的用地面积,19栋建筑约26万方一次性开发建设。

  记者在现场看到,重大项目在此地已连成片。紧邻先导稀材项目西侧的是光迅科技高端光电子器件产业基地,据介绍去年5月已投用,高端光模块产能正在不断爬升。刘剑介绍,稍远的长进光子高性能特种光纤生产基地及研发中心项目,正在加快建设研发中心、生产厂房及配套设施。

  刘剑所在的综保区规划建设处,墙上挂着刚更新的项目进度表。记者看到,武汉新城综保区这一区域,通过不断招大引优育强,推进产业聚链成势、向高向新。5公里范围内,先导稀材聚集在上游关键材料领域,光迅科技、信科移动、和远气体、长进光子、光至科技等串起中游光芯片领域,亿纬锂能、京山轻机、合智数能等项目链起了下游终端领域。 (记者李佳 通讯员谢家奇 杜婷婷)

  【编辑:姚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