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2月21日讯(记者耿珊珊 通讯员姜泰阳)本周,武汉市江岸区法院岸北法庭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当事人——29位农民工陆续走进来,手里攥着欠条和工资单,脸上写满焦虑。
2月20日,该院负责接待的法官告诉长江日报记者,这些案件都涉及同一家建筑公司,欠薪时间长达两年,总金额达20余万元。立案当天,法院立即启动“护薪绿色通道”,当天下午,所有案件完成了立案登记。
为查明事实,岸北法庭迅速成立案件审理团队,分别走访了项目经理和包工头,调取了近两年的考勤记录、工资发放明细。
法官经调查发现,因上游建设单位未及时结算工程款,导致农民工兄弟的工资一直没有发放到位。
“来法庭立案的农民工兄弟们,马上又要去往外省务工,没有那么多时间来法院打官司。”岸北法庭负责人介绍,为减少当事人诉讼负累,在征得双方同意后,承办法官依托在线诉讼服务平台与身在外地的农民工视频连线,组织双方在线调解。
“不是不想给大家发工钱,现在工程各方都要结算,实在拿不出钱。而且上游没结款,我们也没办法。”调解一开始,项目经理和包工头态度坚决,并不配合。
“拖欠工资不仅要支付本金,而且要承担利息和赔偿金,还可能会被列入失信联合惩戒名单,影响企业信誉和未来发展。”承办法官耐心释法明理,从法律规定讲到企业信誉,从农民工困境谈到社会责任。
经过法官一下午不间断的劝导和沟通,被告态度有了转变:“我们核实了一下其他项目的情况,下一个月可能会有一笔项目款到账,现在账户上只有10万块,看能不能分期支付。”
“先让农民工兄弟有初步的保障,后面再督促履行。”在承办法官的调解下,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约定分期归还,先行支付一半10万元,剩下的两个月后支付。
日前,为确保农民工兄弟的合法权益落实到位,法官助理还建了一个微信群,随时与农民工们联系,逐一回访了解进度。
“工钱已经拿到了一半,这下有着落了。”微信群里,农民工兄弟们的一个个回复中透露着高兴。
该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民生无小事,件件系民心。该系列欠薪案件的成功办理,解决了众多劳动者的烦“薪”事,有效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彰显了法院在保障民生方面的责任担当与高效作为。
【编辑:姚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