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新疆小伙在汉卖干果10年,销售额增了近两百倍

新闻中心 > 武汉频道 > 要闻

2025-02-21 21:38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2月21日讯10年时间,在武汉通过电商销售干果的新疆小伙张涛,把年销售额从一百万元提升到两亿元。回顾一路走过的创业路,这位37岁的小伙子深有感触:“到全国任何城市两天内通达的地理条件,让越来越多的新疆干果从武汉卖到全国。”

  张涛向记者展示他的新疆干果。长江日报记者 张衡 摄

  2月20日,记者来到位于中法生态城的新边界贸易公司。这家公司占据着一座大型冷库三楼整整一层楼,车间划分为干果粗加工、分拣、仓库及电商运营区。其中,占地8000平方米的仓库里,成箱的干果高高摞起。箱子里装着阿图什的无花果、阿克苏的核桃、和田的红枣……商品品类超过百余种。

  “目前我们已与新疆70多家合作社建立了合作关系。这些农产品先从新疆运到武汉,经粗加工、分装后,再销往全国。”张涛颇为自豪地说,别看这儿堆得多,一个星期就发完了,“每天下午5点,上万个快递包裹会从这儿发出,客户两天就能收到快递”。

  张涛坦陈,武汉并不是他创业的首选地。

  2011年,张涛大学毕业后,与4名同学回到乌鲁木齐干电商,卖干果。

  “新疆太远了,快递包裹在路上一走就是10天。客户等不耐烦了,就会给差评。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快递费用也特别贵。”张涛说,他们当初投资10万元创业,公司创办两年后,账面上还是只有10万元。

  “要不换个地方?”张涛的提议获得大家的认同。

  在走访中部及沿海一些城市后,年轻的创业团队把目光聚焦到了地处国家地理中心位置的武汉。

  2014年3月,张涛和创业团队第一次来到武汉。他通过互联网查询到蔡甸有租金便宜的厂房。

  创业团队在一村湾厂房短暂过渡后,搬进中法生态城的一家包装厂,并向工厂借了一间宿舍。5个大男孩白天在车间忙碌,晚上挤在宿舍里,伴着工厂机械的轰鸣声入眠。

  不久,中法生态城管委会企业服务人员在走访企业时,发现了这群年轻人。

  “工作人员仅询问了我们公司注册地是否在当地,是不是大学毕业生,加了联系方式后让我们等通知。”张涛说。

  5天之后,张涛接到管委会工作人员电话,通知他人才公寓获批了。张涛记得,那是几个双人间,空调、洗衣机等电器齐全,还有柔软的床垫。“拎包入住当晚,是我创业以来睡得最安稳的一觉。”

  又过了两个月,一笔一万元的大学生创业补贴资金,汇入到新边界贸易公司账户里。

  张涛与公司电商运营人员沟通。长江日报记者 张衡 摄

  为什么选择在武汉做电商?张涛说,除了交通便利的优势,物流成本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从新疆发快递到全国很多城市,快递费都在6元左右,而货物从武汉发出,每件包裹大多只需要1.5元。

  在武汉扎下根的这个创业团队如今生意越做越大,团队成员也从最初的5人发展到80多人,2017年公司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2020年破亿元,2024年销售额达到两亿元。

  “我老婆是大学同学,其他4个小伙伴找的都是武汉人。大家都在这里买了房,安了家。”张涛说。

  去年,张涛投资两亿元在中法生态城建造新疆干果电商产业园。

  张涛的电商产业园正在加快建设。长江日报记者 张衡 摄

  (长江日报记者张衡 通讯员周雄 夏莹)

  【编辑:王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