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武汉要培育超500项应用场景,今年推动20个以上行业大模型赋能应用

新闻中心 > 武汉频道 > 要闻

2025-02-25 19:30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2月25日讯距离武汉2月18日发布《武汉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不过一周,2月25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武汉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新闻发布会”,提出要培育超500项应用场景,今年就要推动20个以上行业大模型赋能应用。

  发布人、武汉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苏新威向长江日报记者展示了一段视频,画面中,陈胜院士团队开发的“天问”机器人正在光谷一家“不焦虑咖啡”的店内“跑堂”,“不要小看这迈出的‘第一步’,人工智能并非看不见摸不着的‘阳春白雪’,已经走到我们身边”。

  “在AI+交通领域,去街上拦一辆无人驾驶车,一度成为武汉市民的‘时髦’;在AI+医疗领域,许多创新产品已经在武汉的医院里用起来;在AI+城市治理领域,金山办公政务大模型已在部分政府单位用起来……”苏新威一一细数,“没有数据的大模型只是空中楼阁,而超大城市所有场景在武汉都能找到,这样的水土能吸引AI创业者,他们来这里找交通、医疗等数据。这是城市的比较优势。我们热烈欢迎、并将积极服务人工智能新技术新产品在汉先行先试,打造人工智能应用之城。”

  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提出,要聚焦自动驾驶、智能制造、智慧教育、智慧建造、智慧医疗、智慧城市等6个重点领域,大力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培育人工智能垂类模型超过30个,应用场景超过500项。今年将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发挥“场景办”作用,推动20个以上行业大模型赋能应用,“要用AI赋能新药研发,要让普通人像‘玩微信’一样‘玩卫星’”。

  长江日报记者观察到,发布会现场,涉及人工智能发展三驾马车“算力、算法、数据”的所有政府单位齐聚。坐不住、等不得,大家都端出了今年计划,要让企业和创业者们“不缺算力、不缺数据、不缺场景、不缺生态”。

  武汉市数据局副局长邓绪海表示,今年要聚焦工业制造、医疗健康、科研创新等12个行业领域,推进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与个人数据分类分级开发利用,建设不少于20个高质量数据集,还将探索数据收益分配机制等;

  “今年要开展‘人工智能大模型+’专项行动,聚焦智能汽车、人形机器人等重点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打造人形机器人‘大脑’、汽车智能体等标志性创新产品。”武汉市科技创新局副局长袁远明表示,武汉将开展“人工智能+”三大攻坚行动,要开展机器人“强脑”技术攻关,推动灵巧手等执行器与大模型深度适配,进一步提升机器人的抓取精度,还要构建机器人关键零部件供应链。

  在生态方面,东湖高新区是武汉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核心承载区,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占武汉市70%。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周光勇介绍,该区推动小米智能家电、声通科技(港股“交互式AI第一股”)总部、海微总部园区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建设,总投资超100亿元。光谷AI新势力榜单、光谷人工智能产业大会、光谷人工智能产业园、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人工智能专项投资基金都在加紧准备。

  政策方面,发布会介绍,《武汉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政策资金已列入专项预算,政策上半年即将兑现。

  (长江日报记者李佳 通讯员武经宣 武科宣 张嵘钧 张晓琪 光小科)

  【编辑:符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