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2月26日讯 2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举行2025年第一季度新闻发布会。记者获悉,武汉已于近日启动“科汇通”试点,鼓励更多外商在武汉设立研发创新中心,促进科技创新要素跨境流动。
据悉,为有效破解非企业科研机构境外汇入科研资金无法可依的难题,国家外汇管理局去年10月份扩大“科汇通”试点,允许境外科研开办资金直接汇入境内的外资非企业科研机构,为科研资金跨境调拨提供了“绿色通道”。
武汉作为科技创新高地,成为“科汇通”16个试点城市之一。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湖北省分局近日发布《关于开展部分资本项目业务试点的通知》要求,目前,武汉市内符合条件的非企业科研机构基本信息登记、变更、注销,以及开办资金账户的开立、入账和使用参照境内直接投资方式进行管理,在武汉辖内银行办理相关业务。
中国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外汇管理二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政策的实施将为武汉市科技创新要素跨境流动提供有力支撑,吸引更多外商在武汉设立研发创新中心,有利于促进武汉市深化国际科技合作,助力武汉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构建多元化融资服务体系,全力提升科技金融辐射能力。”中国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全省累计发放创新积分贷513亿元、知识产权质押贷160.75亿元、科技人才贷79亿元,发行30只科创票据金额达471.46亿元。
据介绍,为支持“两新”工作,去年中国人民银行新设了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赋能智造升级。截至2024年末,银行机构与湖北省124个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签订贷款合同632.5亿元,已发放贷款238亿元,贷款投放规模居全国前列。
此外,湖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进一步加大,截至2024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达12.79万亿元,同比增长9.1%,增速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全年增量达到1.1万亿元,连续3年保持超万亿水平。
(记者陈永权 通讯员陈锐 李子)
【编辑:姚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