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全国人大代表刘晓艳:促进湖北出台全国首份支持农业微生物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

新闻中心 > 武汉频道 > 要闻

2025-03-06 15:27 来源: 九派新闻 ,九派新闻
【字体: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农药中心副主任刘晓艳长期以来关注农业微生物产业。在她的努力下,去年底,湖北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出台首份支持农业微生物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

  “农业微生物产业包含生物农药、生物兽药、生物饲料等多个领域。这个产业发展好了,未来我们的食品安全、生态安全、水源安全都会得到有效保障。它也可以作为一个支点,构建多个产业的发展蓝海。”

  刘晓艳。图/受访者提供

  刘晓艳从华中农业大学博士毕业后,在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从事农业微生物相关产品研发工作近20年。2024年底,她以第一完成人创制的微生物杀线剂产品实现成果转化,转化金额达2000万元。在生物农药领域,她以第一发明人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授权11项、国际专利授权10项。

  履职全国人大代表三年来,刘晓艳围绕相关重点选题,走访了多家高校院所、企业实验室、工厂发酵车间。今年两会,她将提交5份精心准备的建议。

  以下是与刘晓艳的采访对话。

  农业微生物产业保障多方面安全

  九派新闻:今年提交多少建议?关注哪些话题?

  刘晓艳:我个人提交了5份建议,主要关注农业微生物领域,包括建议促进农业微生物产业发展;加强微生物资源知识产权保护;发展生物渔药;从源头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加强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此外,还建议支持智慧生物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九派新闻:为何关注农业微生物领域?

  刘晓艳:履职三年,我关心的重点从一个点拓展了多个点,从一个行业跨到了另外一个行业,但都是以微生物为纽带,把农业、水利、环保等不同方向的问题汇聚到了一起。这些问题的核心指向农业微生物产业,它包含了生物农药、生物兽药、生物饲料、生物肥料以及生物修复剂等领域。这个产业发展好了,未来我们的食品安全、生态安全、水源安全都会得到很有效保障。

  所以在今年的建议中,我用了“促进农业微生物产业发展,保障国家安全”的表达。比如通过生物农药的大量使用,可以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微生物制剂产品对大自然一些微生物的生态平衡能够起调节作用,可以保障生态安全。还有水源安全,例如尾水治理、解决河流湖泊富营养化等问题,长期来看,都可以用生物修复剂或配合其他工程化项目来解决。

  所以农业微生物相关的产品将来可以应用到很多领域,保障多领域的安全。而且它介于农业、工业以及生物制造等多个方面,只要把它做好了,将来可能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不仅能促进农业的高质量、绿色发展与转型,也可以构建其他产业的发展蓝海。

  九派新闻:我国农业微生物产业发展现状如何?

  刘晓艳:在产业和产品落地端的方向,我们处于国际领先的优势。比如生物农药很多新产品的国际知识产权都在我们手里,很多核心的生产工艺也属于限制出口。目前,主要是政策方面需要加强,我为此提出三点建议:设立“农业微生物”产业技术体系;加大科技创新扶持力度;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九派新闻:您去年也关注这个话题,有何进展?

  刘晓艳:去年两会,我第一次提出关于促进农业微生物产业创新发展的建议,很快获得了关注和大力支持。后来在多方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去年12月13日,湖北省政府发布了《湖北省加快发展农业微生物产业实施方案》,从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培优、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给予了很大力度的支持,这也是全国首例出台支持农业微生物产业的实施方案。所以今年,我也把这份建议带到了两会,希望国家层面上能给我们支持,加快全国范围内农业微生物产业的发展。

  生物渔药促进养殖产业快速发展

  九派新闻:今年提出的5个建议中,最关注哪个建议?

  刘晓艳:发展生物渔药,属于农业微生物中的生物兽药。前段时间,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正式出台,明确提出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促进渔业高质量发展。生物渔药从名称上就能得知,是指水产养殖业中用于防控水产动物病虫害的生物类药物,它对保障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起特别重要的作用。

  我国是世界上的水产养殖大国,养殖产量占全世界水产养殖总量的60%左右,水产品的总产量也连续35年位居世界第一。我们湖北省是千湖之省,淡水水产品产量连续27年全国第一。我们的小龙虾、黄鳝可以占全国产量的40%以上。

  九派新闻:发展生物渔药有什么具体的建议?

  刘晓艳:一方面,我建议优化渔药的分类管理制度。因为目前渔药作为兽药在管理,但生物渔药在很多层面上,是一种以微生物制剂的方式形成的渔药产品。如果完全按照兽药管理,要求会非常严格,包括生产的车间、设备等。所以我建议,生物渔药登记可以参考生物农药的登记,通过完善绿色渔药通道及简化生物渔药登记流程等措施,逐步实现生物渔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

  另一方面,我建议加强新产品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目前国家对很多领域的支持力度都很大,对于生物渔药的资助力度有待继续加强。如果生物渔药紧缺,会暴露种种药物残留的现象。只有大力支持新产品创新,并快速实现成果转化,推向市场,未来可供渔民选择的产品才会更多,才能更好地确保渔药的质量和使用安全。

  九派新闻:建议距离推广和运用还有多远距离?

  刘晓艳:我们才刚提出这个建议,从源头创新到终点的转化落地,需要时间。快的话,可能3到5年,慢的话,可能5到10年以上。所以我特别希望这份建议能够被国家关注,能够在顶层设计上得到支持,这样会缩短生物渔药新产品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时间。

  市民在合规菜场能买到放心食材

  九派新闻:市面上出现激素、抗生素养殖的水产,对人体危害大吗?

  刘晓艳:这些药物超标事件,一般都是偶发性的。比如说刚好到了某个季节,爆发了某种病害,基本是点式发生,并非普遍。毕竟不同的省份养殖因素不同,水产品的来源也不一样。对于合规的超市、菜市场,市场监管局一定会检验产品的质量。所以我认为大家无需过于担心,只要去合规的场所,都可以买到检验合格的水产品。而且随着未来生物渔药的新产品上市,这样的现象会越来越少。

  九派新闻:您也关注化肥农药的话题,我们平时购买的果蔬上是否有药物残留?市面上的“果蔬解毒器”是智商税吗?

  刘晓艳:在大型的商超、菜市场,所有果蔬都要提供药物检测报告,如果超标,不允许进入。只要在国家的药物残留标准范围内,不会影响人体健康,大家不要太担心。

  这些年确实流行“果蔬解毒器”,我也去了解了一下,它的解毒原理差不多,利用臭氧进行药物的氧化处理。这种原理对于不同的农药分子,它的作用机制可能都不一样,不见得完全适应。可能刚好对有些农药有用,对另一种农药又没用。要依据具体的农药分子,才能判断是否有效。

  其实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买回来果蔬只需要简单处理,就可以保障食品安全。比如葡萄,加入一点面粉或者食盐,稍微浸泡几分钟就可以。至于青菜,遇到喷洒农药次数较多的季节,那么我们就用清水多冲洗几遍,也问题不大。

  我觉得,再过个几年,随着我们生物农药等安全高效的微生物产品大量上市,大家都有机会吃上安全、放心的绿色食品,甚至是有机食品。所以为了“餐桌上的安全”,我也会尽全力去推动这个产业的蓬勃发展。

  (九派新闻特派记者 杨冰钰 北京报道)

  【编辑:王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