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记者陈浩然 通讯员王晓璇 孟姝琪 黄宁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3月4日下午,位于武汉市江岸区友益街上的汉口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纪念馆内,耳熟能详的《学习雷锋好榜样》歌声在馆内激荡。“江岸之光·行走课堂”暨“暖风集结号 小小雷锋准备好”思政实践活动在这里举行。全市“学雷锋示范点”代表、思政教师、中小学师生等60余人参与活动。
活动现场 通讯员供图
歌声嘹亮故事传:共掀学习雷锋新热潮
活动在嘹亮的快闪合唱《学习雷锋好榜样》中拉开序幕,师生代表用歌声传递新时代雷锋精神。随后,在庄严的仪式中,师生代表共同为雷锋雕像揭幕。这尊原本陈列在武汉市育才第二小学少先队队室的雷锋雕像,被请进汉口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纪念馆,让更多人瞻仰雷锋形象,传承雷锋精神。
“雷锋叔叔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在“学生讲述雷锋故事”环节,来自江岸区青少年宫小学、武汉市育才第二小学解放校区、江岸区模范路小学的少先队员们声情并茂地还原雷锋事迹,在时空对话中为红色记忆赋予青春温度。
孩子们还通过手势舞《小民警》、快板《快板话雷锋》、舞蹈《少年有志》等各种不同形式的演绎,让雷锋精神“声”入人心。
活动现场。通讯员供图
思政微课话传承:代表分享感悟与实践
在“思政微课”环节,武汉市“学雷锋示范点”代表登台分享实践感悟。
“从‘全国职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到‘武汉市学雷锋活动示范点’,我们用实际行动证明:学雷锋不是口号,而是以行动赓续精神血脉的生动实践。”汉口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纪念馆刘小雨介绍,纪念馆组织各学段学生走进革命旧址,开展“敬爱的祖国,强国有我”等系列志愿讲解、“大手牵小手学雷锋”等活动,旨在传承雷锋精神,彰显了红色教育在青少年心中的深远影响和积极效果。
江岸区行政审批局“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周敏以“为民服务无小事”为主题,讲述窗口工作中的暖心故事。“作为新时代的政务人,我们既是雷锋精神的传承者,更是创新者。”
活动还发布了《学雷锋行动指南》,从“身边小事”“志愿服务”“红色传承”等维度为青少年提供实践指引,号召争做新时代雷锋接班人。“原来做好事不需要惊天动地,坚持把每件小事做好就是雷锋!”武汉市育才第二小学学生余美兮在笔记本上郑重写下感悟。
活动现场。通讯员供图
巧手绘出雷锋情:多彩艺术展现精神魅力
特别的雷锋主题画作展成为现场一大亮点。来自江岸区京汉学校、育才怡康小学、长春街小学、育才可立小学、汉铁小学及实验博雅第二小学的孩子们,用油墨水彩画、皮影画、毛线画、烙画、橡皮章雕刻等多种形式创作了数十幅“雷锋”题材艺术作品,展现雷锋形象和故事,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
育才怡康小学四年级秦歆甯同学介绍,“画作”中雷锋的形象是由非遗皮影技艺形式呈现的,“同学们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将雷锋的光辉形象永久地定格在鲜艳的皮影上,大家通过亲手塑造雷锋形象,对雷锋精神有了更为深刻的领悟。”
“一幅画就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雷锋精神在笔触间代代相传。”现场观展的市民刘红芸感慨道。
“通过艺术化的形式,能让青少年在体验与笔触中共鸣,读懂雷锋精神的永恒价值。”江岸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张亮介绍,在学雷锋活动月来临之际,江岸区各校将同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推动学雷锋融入日常、化作经常。
活动现场。通讯员供图
本次活动由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指导,中共江岸区委宣传部、江岸区教育局、汉口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纪念馆联合主办,是“江岸之光·行走课堂”品牌的深化探索,通过链接红色场馆、社会楷模、师生群体,推动思政教育从“说教”转向“体验”,从“课堂”走向“社会”,打造了一堂“没有围墙的思政课”。并形成可推广的思政教育数字课程,依托新媒体传播矩阵向全区中小学辐射,助力构建网络思政教育新模式,推动“思政小课堂”“社会大课堂”“网络云课堂”深度融合。
(值班总编辑 王雪 值班主任 徐嘉潞 值班编辑 代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