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想到武汉藏着这样一方世外桃源!”漫步在青翠的茶垄间,肖丽景和男友不时停下脚步,用镜头记录下春日茶园的动人景致。天幕下品茗的游客、秋千上欢笑的孩子,构成一幅生动的田园画卷。“这里的时光仿佛被拉长了,不知不觉就消磨了整个下午。”舒先生翻看着相机里的照片满意地说。
游客在茶垄间打卡拍照。舒先生供图
清明小长假,武汉近郊游迎来爆发式增长。拥有近60年历史的柏泉老茶园通过创新转型,成为今春热门的微度假目的地。4月5日售出千余杯春日茶饮,展现传统茶文化的新魅力。
游客现场学习制茶。范雅琴摄
“这片茶叶要经过千锤百炼,才能成为杯中的醇香……”作为非遗传承人,胡建明在茶博物馆一边演示传统制茶工艺,一边为孩子们讲解茶文化知识。胡建明说,“清明假期日均开展12场手工制茶体验课,看着孩子们专注的眼神,让我们更坚定了传承创新的决心。”
游客在园中品茶。范雅琴摄
长江日报记者在现场看到,游客们在茶园中体验着从采摘到品鉴的全流程茶事活动。“亲手采摘嫩芽的感觉太治愈了!”丁女士和闺蜜们在茶山流连忘返,直到夕阳西下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游客在茶园荡秋千。范雅琴摄
“今天天气放晴后,我们的销售额直接翻番。”胡建明兴奋地表示,4月5日创下了园区开业以来的单日营收新高,“这得益于园区多年来致力于打造多元化消费场景。我们不只是卖茶叶,更是销售一种生活方式。现在既有古韵茶室提供静谧品茗空间,也有观景平台供游客一秒出片。”
游客在茶室休息。范雅琴摄
长江日报记者走访发现,以600亩老茶园为核心,周边1公里范围内已形成特色文旅生态圈:“茶烟起”概念店将咖啡与轻食融合,“吉风柏泉小院”打造庭院式社交空间,“柏泉印象”端出地道农家风味。
“家乡的变化令人惊喜!”当地居民林先生感慨道,“昔日的茶园如今变身文旅地标,看到这么多游客来打卡,作为本地人特别自豪。”
游客在茶园品茶拍照。范雅琴摄
武汉大学茶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宋时磊指出:“柏泉模式的成功在于实现了三重价值重构:将农业生产空间转化为消费场景,将传统工艺转化为产品体验,将地域文化转化为品牌资产。这种‘茶旅文’融合发展的路径,为城市近郊文旅开发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
(范雅琴)
【编辑: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