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4月13日讯(记者商佩)当少儿教育市场竞争如火如荼时,37岁的吴秋阳却另辟蹊径,将目光投向了银发群体。长江日报记者探访其开办的“老年课堂”了解到,这两年他在武汉三镇开办了8个“老年课堂”,专为中老年学员提供形体、声乐、器乐、生活艺术类课程。
学员在模特班上课。长江日报记者 商佩 摄
4月7日9时许,记者走进武昌中北路一商场内,这家名为“泰乐学堂”的两间教室里,一些老人正在上模特班和民族舞课。81岁的学员戴阿姨告诉记者,她从前年6月开始在这里学习跳舞,现在已掌握了6个舞种。
学员在学习古典舞。长江日报记者 商佩 摄
记者在门口的信息表上看到,课程费用大概是16节480元,价格高于公立老年大学。工作人员解释:“我们用小班教学,学员跟老师和同学有更多交流,价格会高一些。”
为了降低成本、控制价格,吴秋阳想出了“错时共享”教室办法。相邻的是一家少儿书法培训机构,工作日白天闲置。吴秋阳就低价租来用作老人书法培训班,降低运营成本后,反哺给学员。
学员在上书法课。长江日报记者 商佩 摄
年轻人怎么想到办“老年课堂”呢?吴秋阳说,2019年他因偶然机会进入到银发产业,主要从事老年大学的线上课程录制。工作中,吴秋阳发现现在老人的学习需求旺盛,老人不但可以学到更多知识,还通过学习有更多社交。于是,他就想办线下“老年课堂”。
吴秋阳前期调研发现,老人对“老年课堂”有两大基本需求:不贵、不远。为了控制价格,吴秋阳想到了“错时共享”教室,为了让老人“家门口上学”,他在老人所达的地铁3站路或者周围3公里内布局教学点。
适应了需求的“老年课堂”吸引了越来越多中老年人前去上课。在此教民族舞的湖北省舞蹈家协会会员李洪山告诉记者,“很多学员上完课都变开心了”。
现在,吴秋阳将“老年课堂”开进了社区,与社区共建“老年课堂”,由社区提供场地、协助宣传,“泰乐学堂”输出标准化课程。展望未来,吴秋阳说,希望更多中老年人可以在这里拓展兴趣、享受生活。
【编辑:王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