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开门办赛,这项青少年U系列赛事外地选手也来了

新闻中心 > 武汉频道 > 要闻

2025-04-15 21:10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上周末,2025年武汉市青少年乒乓球U系列比赛(首站)在市体校综合馆进行,参赛选手除众多武汉本地青少年外,还有鄂州、天门、仙桃、黄冈、麻城等省内各地选手及湖南、山东等地的100余名选手参赛。经过多年发展,这项青少年赛事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抓细节,提升赛事品质

  自2020年武汉市青少年乒乓球U系列比赛创办以来,组委会一直狠抓细节,用贴心服务提升选手和家长们的参赛体验。市乒协工作人员刘笑说,“我们一直在努力打造一个青少年乒乓球爱好者切磋交流的平台。今年外地来的选手很多,前期交流时,他们提出一个问题:这么远到武汉来打比赛,如果小组被淘汰了,只能打三场球是不是有点划不来。我们马上设立了再战区域,不分性格不分年龄,只要选手愿意,凑成一对就可以再战。”

  这些年,武汉市青少年乒乓球U系列比赛逐渐形成了赛训一体化模式,培养了一批好苗子,除了国家队的薛飞、熊梦阳等人外,还涌现出张卜凡、岳俊熙、任至楠等一大批10多岁的小运动员,他们在全国青少年各类选拔赛中都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目前这些孩子都被输送到省乒乓队进行训练。

  “坚持举办6年来,武汉青少年U系列乒乓球赛的影响力在逐渐扩大,不光吸引到武汉本地的青少年参赛,今年外地选手也来了不少。这充分体现出赛事的口碑和品牌正在得到越来越多人认可。这次比赛是今年首站,下半年还有一站比赛,两站综合排名前16的选手将进行年终总决赛,总参赛规模在1000人以上。相信通过赛事持续举办,未来会为武汉市,湖北省和国家发掘更多好苗子。”市乒协相关负责人说。

  全公开,长沙伢来汉挑战

  武汉市青少年U系列乒乓球赛的比赛是完全开放的,参赛选手除需按年龄分组外,不设任何门槛,户籍不在武汉的选手同样可以参赛。

  比赛当天一大早,8岁的李思睿就在妈妈芦欢陪同下从长沙乘坐高铁来到武汉参赛。李思睿练习乒乓球两年多了,在长沙当地的青少年比赛中取得过不错成绩。为了让孩子有更多与同龄人交手的机会,芦欢为孩子报名参加此次武汉青少年U系列乒乓球赛。

  “我是听朋友介绍知道武汉这个比赛的,通过打电话咨询了解到没有户籍限制后,我们就报了名,这种开放的办赛思路很值得点赞。”芦欢表示,青少年乒乓球选手要想迅速成长,提高竞技水平,需要经过大量高水平比赛来磨炼,特别是同龄选手间的交手机会非常宝贵,到外地打比赛也是必然的选择。从长沙坐高铁来武汉只需一个多小时,这是我们的首选。

  “打乒乓球其实是孩子自己的选择,两年多的训练完全是他自己坚持下来的,这出乎了我们的预料。”她说:“既然孩子这么喜欢,我们肯定全力支持。”在芦欢看来,孩子学会正确应对失败和挫折,并且能表达出主动追求和提高乒乓球技能的意愿,这些收获比取得好名次更加宝贵。

  祖孙档,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8岁的陈一帆在这次比赛中连胜多场表现不错,她在赛场上奋力挥拍时,在场边不时对她进行指导的教练正是她的外婆朱淑华。这对祖孙二代人组成的搭档成为球场上一道特别的风景。

  朱淑华年轻时在业余体校进行过乒乓球训练,并在省市青少年比赛中取得过冠军。退休后,她将放下多年的乒乓球又捡了起来,很快就在本地业余乒乓球圈里打出了名堂,多次在全省和全国业余乒乓球比赛中取得佳绩。2021年她代表湖北队夺得全运会群众组乒乓球女团季军;2023年获第四届全国乒乓球“业余球王”总决赛(60—69岁组)女单冠军。

  朱淑华介绍,外孙女陈一帆爱打乒乓球或许是受了自己的影响。“不是我要教她打乒乓球,而是她自己要打乒乓球。当时我连续在全国比赛拿了两年冠军,外孙女看到后就说也想打乒乓球。后来,她就到市体校这里接受训练。每次训练,教练总爱问她到底喜不喜欢乒乓球,她总说喜欢。”

  朱淑华说,孩子练了两年球,最大的变化是自信心明显提升,去年还在全市青少年运动会上拿到了U7组单打冠军。陈一帆原来性格比较内向腼腆,现在通过乒乓球不断结识新朋友,性格也变得活泼开朗了许多,而且身体很棒,很少生病。“在乒乓球这方面,她以后能走多远,我们真没想过太多,只要她健康快乐地成长就行。”

  (长江日报记者张琳)

  【编辑: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