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 事
当青铜器捧起热干面:
我与母亲的武汉盲盒奇旅
三年前,母亲退休了,重获“自由”后,我送她的第一份礼物就是一张旅游机票。此后每年春秋,我们总要选一座城市,用城市或新或老的街道与博物馆的玻璃展柜作镜片,细细端详它最本真的容颜。今年樱花盛开时,我想起了那个满城粉红的城市,又因为母亲本是个彻头彻尾的美食爱好者,这座碳水之都的美食,“热干面”“面窝”等,早在她口中被提及了多次。于是,她从老家兰州出发,我从杭州出发,来到了心心念念的武汉。
母亲在黄鹤楼红墙下的留影。
在江汉关钟楼听过百年江涛,于黄鹤楼顶收尽楚天云雨后,我们带着满身烟火气踏进湖北省博。从早逛到下午,领略了曾侯乙编钟的泠泠清音,见识了梁庄王送给爱人的璀璨宝石,出来后还来不及多回味一会,只见展柜彼端的文创连廊里一堆人在围观,走近一看,货架上一堆青铜神兽们正捧着碗大快朵颐,直接抓住了我们的眼球。
湖北省博物馆的《呦呦争鸣·楚地奇兽(美食篇)》文创盲盒。
“那是什么!好家伙,这不是我们这两天过早的小吃吗?都吃成这样了!” 看到美食跟小神兽们,妈妈的神情一下雀跃起来:“这盒我包圆了!”
不怪妈妈这样,毕竟这两天我们早起穿行在粮道街、山海关这些美食街,乍一下,刚刚拍照了半天的青铜神鸟变身成了户部巷的豆皮师傅,谁能不激动地想要把它们通通都打包进行李带回家?
@周周和肥猫在湖北省博物馆看到的文物。
回到酒店已是精疲力竭,但我们仍难掩兴奋,决定立马开盒。为了留念,我还录制了全程的开盒视频。
视频由网友@周周和肥猫提供
第一个蹦出来的是捧着顶顶糕的神兽,它弯眉咧嘴的表情实在像是在炫耀——“快看我的糕!松软甜糯,来一个?”接着是戴着厨师帽手捧一笼烧麦的青铜色兽面纹立鸟,打开的笼屉仿佛有蒸腾的热气与香味扑鼻……最令人期待的是我们都最爱的热干面,开盒瞬间,我们看到曾侯乙建鼓底座上的青铜小兽正吸溜着裹满芝麻酱的面条……这个撑起千年雅乐的神物,在母亲掌心中化作了过早摊的常客;一个个Q版盲盒拆得我们眼花缭乱,几个小时前,我们还在鹿角立鹤的文物前流连忘返,讨论古人通过它“引魂升天”的浪漫幻想,不想现在面前Q版立鹤爪间的苕面窝金灿灿的,倒像极了来不及好好吃早饭的上班族,想到这里,我们都笑出声来。
妈妈一直在等“武昌鱼”,拆到最后两个时,打开盒子,预想中的红色大鱼没有出现,取而代之的是通体翡色的曾侯谏铜盉上的小神兽,抱着透明的武昌鱼。“我们拆到隐藏款了!”我兴奋地喊道。母亲却笑着说,我还是喜欢普通的大红色武昌鱼,“那个才有食欲”。是的,那才是地道的家常味。
文创盲盒里的8张卡片。
此刻我的书桌上,吃热干面的神兽与办公文件和平共处。母亲发来照片,8只神兽已经在她最爱的餐边柜上整齐列队。五天的江城时光,被我们装进行李箱的远远不止是盲盒。让文物活起来的最好方式,从来不是束之高阁,而是让它们带着历史的余温,溜达进平凡的人间烟火。
江城,期待我们的下次相遇。
——大武汉客户端网友@周周和肥猫
美 图
杜鹃丛中的童趣
杜鹃花丛里,童趣随风筝飞扬,欢乐舞动春光。摄于青山公园
——大武汉客户端网友@温暖
美 文
油画里的主角
第一次上午8点前去拍外景,在青山公园杜鹃园外,瞬间就被治愈了。晨光透过树梢,把有倒影的水面立体化了,一幅大自然浑然天成的油画,展现在我面前。感叹的同时,发现园内的保洁师傅正在打捞水面的落叶及杂物,阳光下,他也成为画中人。
——大武汉客户端网友@茶青
热 评
点评《89岁的她,终于找到了22岁的哥哥》
72年寻亲路,英雄终与亲人“重逢”,看到泣不成声的妹妹,我也泪目了。盼望更多英烈能像林美谦一样找到亲人。忠烈英魂,永不忘怀!
——大武汉客户端网友@真真
整理| 张颖惠 制作| 朱晨颖
【编辑: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