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嗒!”实操间的电梯停下。
曹庭文蹲在维修井道里查找故障原因,市面上各种品牌的电梯他都修过,大多情况下听声音就能辨别问题。
他不是企业的维修师傅,而是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的教师。当老师的14年里,他常去企业“实习”掌握最新技术,“吃透”电梯。
曹庭文(左二)在通力电梯公司总部。
“不去企业真枪实弹试一下,永远是纸上谈兵”
2014年的寒假,28岁的曹庭文在学校安排下,第一次去企业参加培训,这是温州一家知名电梯企业总部。
曹庭文蹲在电梯前面,身上冒着汗。
平时在学校工棚里都是他来模拟故障,指导学生维修。这次,是企业的维修师傅把真实经历过的故障复现出来,曹庭文需要自行找出故障并修好电梯。
心里有点没底。他并非电梯专业出身,当老师这两年,他都是靠着机械专业的通用知识和图纸自学维修。一个电梯急停有十几种故障可能性,很多情况是他靠看图纸模拟不出来的。
一步步排除故障原因,亲自动手让他感觉到踏实。这个过程中,他还把限速器和安全钳保护电梯的原理弄明白了。“电梯失控时,其他安全保护装置都不起作用了,限速器和安全钳就发生联动动作,停住电梯轿厢。”这简单的一句话,年轻的曹庭文独自研究很久也完全没搞懂。
一周时间里,曹庭文拉着师傅把平时感觉“吃不透”的电梯技术原理问了个遍。回到学校后,他再带着学生泡在工棚里复现他在企业见过的各种电梯故障,修了拆,拆了修。
“现在我回头看,我当初问企业的问题其实非常简单。但是我如果不去企业真枪实弹试一下,永远是纸上谈兵,永远‘吃不透’。亲自上场,我才能当个合格的电梯专业老师。”他说。
后来每个寒暑假,即便学校没有安排,他也会主动去联系企业实践。
曹庭文正在和学生一起研究工业机器人。
当老师最怕不懂装懂,问学生没啥不好意思的
老师到企业实践,重点和学生不一样。曹庭文说,每个品牌的电梯都有自己独有的核心技术,这是外界接触不到的。每当有校企合作机会,他就借机提出到企业几周,要学企业的核心技术。
2018年,曹庭文来到通力电梯,他的学生刘扬已经是这里的维修工程师。
一次维修过程中,曹庭文按平时经验安装电梯门。原本应该缓缓关闭的电梯门,总是“咣当”的一声重重关上。他去翻图纸、上专业论坛,都没有找到解决办法。
曹庭文找到刘扬,刘扬很快翻出了几张图纸,给他指了一个可能的方向。沿着学生的指导,曹庭文去试了试,还真解决了问题。
后来,在学校的一次实操课上,几位学生不慎接错电线引发火灾,把教学用的电梯控制柜烧坏了。得益于在企业接触过核心技术,曹庭文通过专业采购网站找齐几十种型号规格的专业零件,带着学生一起,只用了一个多星期把电梯复原。由他重新设计上千根电线的布局,设计出来的电路,比原电路还略要简洁一些。
“换成一般人,都找不到那些专业采购网站。曹老师见多识广,在学生面前也从来没有架子。”刘扬说,工作了七八年,他还是会经常和曹庭文一起交流电梯维修技术问题。
总向学生请教问题,作为老师会不会有点不好意思?
“当老师最怕不懂装懂,问学生没啥不好意思。”曹庭文说。
现在,曹庭文是通力电梯培训中心的负责人,每年为通力电梯公司员工进行岗前培训,累计培训人员超过5000名。
曹庭文(右)正在带着学生实操。
10年带出14个全国“少年工匠”
2023年,刘扬获得“通力电梯年度优秀员工”称号,技术水平在公司得到认可。当初不慎引起火灾的学生之一——李正,如今是洪山区一所学校的电梯老师。2015年至今,曹庭文还带出过14个全国“少年工匠”,很多学生从农村走出来,进入通力、三菱等知名电梯品牌公司,在武汉成家立业。
学生不仅学他的技能,也学他一年一年的进步,这是令曹庭文最感到骄傲的事。
“孩子们通过我接触到部分品牌的关键技术,在就业市场上就更有优势。能在一门技术里越学越有信心,他以后的路就更好走。”曹庭文说。
在新建小区电梯普遍进入维保期、老旧小区居民楼积极加装电梯的大环境下,这些由曹庭文教出来的电梯专业学生,就业前景愈发明朗。
现在,曹庭文担任智能制造教研室副主任。已经把电梯“吃透”的曹庭文,将主要精力放在智能制造技术上。
记者在工业机器人实操教室再次见到曹庭文时,他正与华中数控技术人员联合指导学生操作设备。明亮的实验室里,曾用于检修电梯的扳手已化作精密的控制器按钮。他的工作不再是寻找故障,而是根据生产场景需要,从零教会工业机器人做事。
下一次再去企业,曹庭文想去机器人企业实习半年,他计划在一年内做成这件事。
“自动化生产线的调试和电梯里面有些原理性的东西是相通的。当然也有挑战,比如要会在电脑上模拟出生产场景的软件怎么用,我也要学习。”曹庭文说,就像14年前刚接触电梯一样,他又从头开始学起来。
(长江日报记者秦璟)
【编辑:王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