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讯(记者万建辉 张靖 通讯员陈辉)“我们在鸭绿江的呼啸中挺立,背负使命,捍卫正义;我们从祖国的山河奔去,满腔热血,满腔深情……”4月20日下午,深情、豪迈的朗诵声响彻武汉人民剧院演出大厅,来自武汉市老干部朗诵艺术团的43名团员集体诗朗诵《志愿军之歌》,歌颂志愿军精神。
演出从大合唱《志愿军战歌》开始。武汉市老干部朗诵艺术团 供图
这场名为“纪念志愿军赴朝作战75周年”的文艺演出,集结了重磅团队,来自武汉市梦想民乐管弦乐团、武汉市老干部朗诵艺术团、湖北省歌剧舞剧院、武汉市歌剧舞剧院、武汉音乐学院等海内外知名艺术家共同参与,共同用艺术作品致敬志愿军。
演出从《志愿军战歌》开始,前奏刚刚响起,全场观众一同起立,与台上嘉宾共同合唱,“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洪湖水浪打浪》《红军哥哥回来了》《游击队之歌》等表演,瞬间把观众的记忆拉回从前,大家随着演员一起跟唱,随着音乐打起节拍,共同缅怀先辈,纪念传承伟大的志愿军精神。
武汉市老干部朗诵艺术团深情朗诵《志愿军之歌》。武汉市老干部朗诵艺术团 供图
武汉市老干部朗诵艺术团副团长、艺术总监杨建松是退役大校,他介绍,此次参加诗朗诵节目43名团员,有13人的父辈上过朝鲜战场,他们对歌颂志愿军精神的诗朗诵节目倍感亲切。参加朗诵的老同志退而不休,他们满怀家国情怀,近期克服异常天气不利影响,反复排练,舞台上才有如此激励人心的效果。
演出接近尾声,作为志愿军后代,58岁的武汉市老干部朗诵艺术团团长何方,和65岁的武汉市老干部朗诵艺术团副团长陈伟华,登台深情讲述他们父亲赴朝作战的经历。何方说,“刚拿到《志愿军之歌》诗作的时候,看到的诗句充分表现出志愿军舍生忘死、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我异常激动。里面每一句话,都让我联想到当年17岁的父亲作为15军战士在上甘岭阵地上的画面,当年19岁的伯父和父亲同时到朝鲜战场,两年没见面,一次父亲在战场上艰难寻找幸存的伤员,背回了一位伤员,在洗清面目后,奇迹般地发现,这个人竟然是伯父,伯父在2014年去世时,身体里还有一块弹片!”
志愿军后代登台表演。武汉市老干部朗诵艺术团 供图
武汉市老干部朗诵艺术团副团长陈伟华说,父亲于1950年10月带着刚从中南军政大学拿到的墨香未散的毕业证,分配到黄继光所在的部队15军,他们最早一批入朝,在零下30摄氏度的冰天雪地中,沿汉江几十公里沿岸坚守23天,阻挡了美军及联合军25万兵力。
演出结束后,志愿军研究会副会长、空军首任司令员刘亚楼之子刘煜滨在下榻酒店接受长江网记者采访时赞叹道:“这场演出非常精彩,既生动,又有教育意义,把志愿军精神的传承,用艺术的形式表现了出来,特别是最后几位志愿军后人讲述父辈赴朝作战的故事,非常感人!”
观众看到激动处,全体起立看节目。武汉市老干部朗诵艺术团 供图
志愿军研究会副秘书长、原空军副司令员林虎之女林英深有感触:“看了演出,非常激动!上台的一名四十三师退役女飞行员讲述她训练的故事令她印象深刻,那名女飞行员的勇敢,是志愿军战士当年冲锋陷阵、保卫祖国的英勇无畏精神的传承,令人敬佩。”
彭德怀侄孙彭宇也全程观看了演出,他表示,演出办得很好,15军打了上甘岭战役,出了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是一支有着光荣历史的部队。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这次演出可以让后人知道今天的和平生活是无数英雄前赴后继,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值班总编辑 蔡早勤 值班主任 张萌 值班编辑 代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