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企业”成为会场发言高频词:我们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4月27日,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上,6位从“70后”跨越到“00后”的民营企业家登台发言,“我们是武汉‘根企业’”“从武汉出发”“团队成员主要来自武汉本土”……
他们中,有创新型民营企业家、新生代企业家、“创二代”企业家;执掌的企业或是依凭传统优势,也有企业身处全新竞技场;有人初出茅庐,有人已多次创业……层次分明但“根系”同一,同在武汉、立足武汉、共创武汉。
一支具有世界眼光、江城气派的新型企业家群体登上舞台。
4月27日,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召开。这是企业家代表们认真听会、记录。
制胜:
“根”在武汉
武汉人刘德珩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扎根美国得州的德州仪器,已成长为全球最大的混合信号芯片公司,凭一己之力为达拉斯乃至德州营造了可与硅谷媲美的产业环境。
“为家乡发展持续贡献智慧和力量,是我们共同的理想,也是团队一路克难攻坚、走到今天的制胜密码。”海外归来,回到家乡武汉的高端人才刘德珩胸中也有这样一个梦想——努力成长为武汉的“根企业”。
刘德珩。
半导体产业重资本、长周期、高门槛。刘德珩创办聚芯微电子,集聚超70位来自欧美知名芯片设计公司的高端海归人才,核心团队成员大多是在武汉成长的“80后”“90后”,最终打破境外厂商垄断,自研光学传感、智能音频功放、3D飞行时间传感、线性马达驱动芯片出货量位居行业前列。今年第一季度,这家企业营收为去年同期的187%。
武汉提出,着力发展一批根植武汉、锐意创新的“根企业”,通过“种苗工程”选好种苗“金种子”,还要陪跑“幼苗”、与“青苗”合伙,并帮助“壮苗”出穗。
根扎得越深,枝丫就越挺拔。刘德珩说,企业要成长为世界级混合信号芯片公司,带动本地千亿级产业发展。
向上:
走出“新路”、开拓“新板块”
登台发言的武汉嘉晨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劲全程脱稿。贵州人张劲笑称自己曾是“汉漂”,“扎根”这片土壤,事业发展迅速。创立的企业专攻研发、制造新能源电动车高压安全系统,客户已覆盖全球八成新能源主机厂。
张劲。
这群民营企业家没有负担,带头走新路。九州通医药集团董事长刘长云是一位职业经理人,执掌有着40年历史的企业,他说,要“不断拓展该领域的新赛道、新业态、新模式”。
刘长云。
武汉提出,要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新领域,支持民营企业“担纲”创新,持续提高民营经济产业层次和发展水平,支持民营企业抢抓时代机遇走新赛道、打创新牌。
“85后”的武汉科前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慕琳表示:“公司将持之以恒地加大科技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力度,在守住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加快多元化发展。公司现在正在开展生猪育种和昆虫蛋白两个新板块业务。”
逐浪:
从冲出国门到震惊世界
扎根武汉经开区,芯擎科技自主研发国内首款成功量产的7nm车规级智能座舱芯片。会上,芯擎科技武汉公司总经理、湖北芯擎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汪子元带来好消息,去年,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成功打破海外厂商长期以来的垄断,获得德国大众的长期大额订单,国产芯片第一次冲出国门。
汪子元。
他介绍,还要继续拓展国际市场,共同推动中国芯片从产业“跟随者”发展成“定义者”。
“大模型不是只有美国能做好,我们中国人也能做好自己的本土大模型,我们中国的年轻人也能做出震惊世界的AI技术!”登台的武汉模态跃迁科技有限公司CEO邴龙志穿上了西服,脚踩运动鞋,意气风发登台。这家企业成员主要来自武汉大学,硕士、博士占比超85%,平均年龄仅25岁。
邴龙志。
嘉晨电子董事长张劲豪情满怀:“未来,全球每3辆新能源车中就有1套嘉晨产品为之服务!”
民营企业兴,则武汉兴。民营企业强,则武汉强。武汉提出,要助推民营企业成为本行业本领域的头部企业,代表武汉参与国际国内产业竞争。
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在中国企业搏击全球市场的赛道上,会有更多武汉“根企业”的身影。
(长江日报记者李佳 摄影记者郭良朔)
【编辑:陈明】